浦东塘桥街道:“立体式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5-01-21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社情民意在社区网站上议一议,寻求帮助在“塘桥热线”上打一打,意见诉求在组团服务接访日里唠一唠,难事愁事和挂职主任助理的街道公务员说一说。浦东新区塘桥街道依托社区大管家服务平台、民情档案、组团服务、机关干部挂职主任助理、领导干部联络员等制度,构建了一张联系服务群众的“立体式”网络,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大管家”,有事您说话
 
  “办公室坐久了,和群众的距离就远了。”如何打破党群、干群之间的“隔心墙”?塘桥社区党工委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干部主动沉到居民区,建立主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
 
  为了更好地倾听来自一线群众的声音,塘桥班子领导每人联系2个居民区和5户居民家庭,召开不同层面和形式的座谈会,“访贫问苦”机制化。居委的活动室配置、群租扰民、人行天桥设施、买菜难、市容环境、社区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被一一带了上来,并列入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项目。干部下沉,建立挂职主任助理制度。每周四,都可以在塘桥23个居民区里看到街道机关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走街串巷主动和居民“打招呼”,一本《工作日志》随时“记问题”,结对困难群众,坚持五个必访,发挥着联络关系、协助自治、培育典型的作用。参与了哪些社区工作,为居民办了哪些实事,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挂职干部每月都要向分管领导进行汇报,每季度召开一次挂职交流会,交流从下面收集来的问题,交换解决问题方法和经验。整合资源,提升塘桥组团服务水平。通过社区的“普遍走访”,广泛收集和征询社情民意,也“浮”出了一批民生难题,包括地下空间管理、违章搭建、独居老人照料等等,形成了社区居民“有事问团组、办事找团组”的氛围。
 
  群众需求,政府心里“一本帐”
 
  群众有了诉求,如何第一时间找到政府?找到了,政府能帮上忙么?群众可能有哪些诉求,政府心里有没有“一本账”?塘桥街道主动跨前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快看,扰民树被移走了,一个电话就搞定了。”在塘桥,“一线一网一微博一平台”,构建了全天候、零距离、第一时间相应群众诉求的服务机制。“有用、管用、好用”,这是老百姓直接的内心感受。作为社区管理的“数据库”,民情档案成为反映民生需求变化的“晴雨表”。
 
  社区巴士,塘桥建得比谁都快。浦东南路以西地区居民交通出行的问题,在六七个临近居委走访服务和民情档案建立中同时显现。为了满足这一群众的共性需求,社区巴士被提上议程。“派单”服务机制。为有效落实群众诉求,塘桥构建了一个三级“派单”平台,其中,组团服务为一级平台,社区民情处置平台为二级平台、浦东新区“走千听万”为三级平台。这个三级问题处置网络,按照分级负责、逐级处理的原则,通过“派单制”着力将问题化解在一线,在辖区内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民情收集与服务处置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