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建功,助力小电机步入航天新空间——记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严亮

发布时间:2015-06-04

 

21所市三八红旗手严亮-21所

 

 

  严亮同志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电机事业部的一名主任工程师,工艺工装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各类军用驱动电机,如无刷电机、步进电机、直流力矩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等加工工艺研究开发工作。多年来,该同志始终保持严谨求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承担了大量国家重点工程武器装备配套科研项目,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已成为我所电机工艺研发的一名核心技术人员。
 
  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用电机的应用不断扩大,自2001年起,21所已研制了近七百台的航天用电机。这其中,严亮同志负责了大部分课题的工艺主设计,在天宫飞行器、飞船系列、探月系列等航天用电机的研制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在产品加工工艺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不断探索和改进,创新了该类电机的加工工艺技术,为我国的航天电机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2013年,神舟飞船和天宫目标器成功对接,作为航天电机领域的主工艺师,严亮同志负责的混合式步进电动机,应用于飞船的对接系统。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汇对接时,激光雷达对飞船与天宫目标器进行速度、距离测量,在达到指令要求的速度与距离范围时,飞船方可与天宫目标器进行对接,该电机直接驱动光栅在百位细分下可连续不丢步,实现了精密测速与测距。
 
  由于系统要求高精度扫描和高运行平稳性,电机定子采用了扁平结构,极易变形,定子与用户配合外圆圆跳值和端跳值均需控制在0.01mm范围内,加工难度极大。严亮同志突破了常规三爪装夹的工艺手段,设计了专用的膨胀心轴,增加加工定位面,大大减少了变形。通过对多个参数的反复验证,改进了电机转子铁芯的线切割工艺,成功解决了细分槽的难题,实现了零件任意相邻两齿分度误差控制在±2'以内。她创新了钛合金空芯转轴的车削加工工艺,将转轴圆跳控制在了0.005mm以内,保证了定位基准高精度。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对月面进行科学探测活动,顺利迈开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中的第二步。在这次探月任务中,严亮同志承担了6个航天电机项目,分别用于月面巡视系统、月球着陆系统和成像系统。由于月面环境恶劣,要求电机尺寸小、输出力矩大、可靠性高,加工难度大。面对前所未遇月球超低温环境,严亮同志带领团队,克服现有试验条件的局限,想方设法,设计试验方案,完成了超低温环境下工艺技术的验证试验,确保电机的可靠性。
 
  着陆系统用摆角电机是国产摆角电机首次空间应用,宇航级摆角电机因结构特殊,可靠性高,研制难度大,国外对我国实行长期的技术封锁。该电机结构和加工工艺手段均不同于常规的步进电机,其设计制造技术一直困扰着装备的发展,是亟需突破的瓶颈技术,只有自主创新,才能突破。作为主设计师,严亮同志在设计阶段就提出要优化产品设计结构和工艺。然而,创新和风险总是“结伴而行”的,该电机在初样阶段就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轴承套与磁钢打滑、定转子装配卡死等。应对挑战对科研团队来说是家常便饭,严亮同志带领团队成员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产品交付时,实测转子跳动,千分表几乎纹丝不动,系统调试产品,高精度得到验证,为摆角电机首次进入太空贡献了电科人的智慧,展现了团队的实力。
 
  作为项目主工艺师,严亮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钻研、尽心尽职,勇于承担高难度的航天重点项目,勇于攻关,敢于创新,成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多次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学技术奖、中国航天基金奖神七任务专项奖个人奖,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2015年被光荣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严亮同志正是用她那严谨踏实的科研作风、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影响并带领着新一代的工艺设计师们,为推动国家航天电机工艺新技术的发展,继续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坚定而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中国电科二十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