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为中药揭开神秘面纱

记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现代研究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9-01-11

很少有一种中药,可以像麝香保心丸一样创造难以估量的民生效益。

“麝香保心丸每人每天服药核算成本只有三块一毛二,比同类治疗心血管药品便宜不止一半,是心血管类疾病最便宜的药。”第二军医大学张卫东教授感慨地说,即使这样,这颗直径不到3毫米的药丸已经创造了累计近20亿元的销售额,覆盖超过全国2.5万家医院的1.5亿人次。

让这一历史瑰宝重新焕发活力的,正是张卫东团队。从2004年开始,他们团队历经15年的协同攻关,针对中药方剂长期采用西方还原论的研究方法,首次提出了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研究策略,全面阐释了中药方剂的科学内涵,创新了一种中药方剂现代研究模式。

以麝香保心丸为起点,张卫东团队开展了40个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累计销售额169亿元,对国内60多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撑,为中药复方大品种开发闯出一条新路。近日,这一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探寻7味中药的秘密

中药现代化为什么这么难?

中药和西药不一样,西药大多只有一种化合物,针对一个靶点,而麝香保心丸有7味中药。复杂的体系里究竟有多少化合物?哪种化合物针对哪个靶点?这些问题都不清楚。对于医生和病人来说,更愿意使用疗效确切、安全、价格低廉的药品。要让中药名正言顺地使人信服,必须把其成分、药理和作用机制研究得明明白白,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国际上的中药研究还是照搬化学药的单一成分研究方法,但是一个成分研究清楚往往需要10年时间,一种方剂里往往有数千个成分,用这种方法研究显然不现实。从技术和方法出发,张卫东团队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研究策略,出版国际上第一部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现代研究的中英文专著,率先提出了中药方剂整体研究策略。

“西方还原论的研究方式把化学成分逐一分离进行活性研究,如盲人摸象,割裂了中药方剂中各成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体现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整体协同作用的特点。”张卫东解释说,“系统论对于一个药物整体的表征,还原论是对局部的认识,用还原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中药分子作用网络,研究众多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的机制,所以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更是整体观和辩证观的集中体现。”

“我们发现,麝香保心丸的药效物质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并不是全部直接作用于疾病的直接致病基因,而是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对基因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张卫东说,针对作用机制不明问题,建立了系统生物学与网络生物学相结合的技术解析作用机制。

全流程标准化,为稳定药效保驾护航

解决了中药作用机制的困惑,但在实际生产中还有一个难题:由于中药生产大多粗放,有些有效成分具有挥发性,很难保证最后的中成药药效均一。“从种植炮制到储存流通,是一个长链条,都需要标准化。”张卫东认为,标准化和质量密切相关,如果不用标准化来控制,很难保证不同批次中药的质量稳定性。

中药成品质量从源头抓起。从2010年起,张卫东团队与和黄药业合作,与一些正宗中药材的出产地共同建立药材种植基地,并建立了中药方剂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的关键技术,保证了产品均一稳定。张卫东团队牢牢把握中药方剂整体观的作用特点,在对已有的还原论研究思路批判地吸收的同时,为中药方剂提供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理论提供研究思路,有望用系统、深刻地揭示中药方剂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方剂新药的研发,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张卫东表示,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西医正逐渐认识到联合治疗方法的益处,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实践。基于整体观研究模式生产的胆宁片于2016年“走出国门”,获加拿大天然药品上市许可,成为极少数进入北美市场并且按照中国药典的“功能主治”及适应症被认可的复方中药。

中药理念影响西药研究,或许这是中药另一种形式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