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人才眼中的“协同创新”⑤ | 诚信机制是协同背后的真正基石

发布时间:2019-07-19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指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

在从世界各国回来的专家学者眼里,有哪些发达地区协同创新经验,能为推动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

以东京都为核心的日本“东京都市圈”,从传统工业城市群逐步转变为特大型都市经济圈,形成了制造业基地、金融中心、信息中心、航运中心、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及人才高地,产业要素整合及集群创新辐射力不断强化。在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前汤森路透)遴选出的2018—2019年度全球创新百强企业与机构榜单中,日本再次以39家企业入围并高居榜首。而在6年前的麦肯锡2013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罗列了有望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12大新兴颠覆技术,日本在其中的所有技术领域中排名世界前三,让世界刮目相看。

日本全方位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明博医药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明毕业于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他在日本留学和工作时间长达16年之间,对日本的协同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令马明印象最深的是日本社会非常成熟的“诚信体系”。马明说,在日本社会中,一旦出现污点就是毁灭性的,所以任何人都不敢触碰红线,大家都是齐心做好手头的工作,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协同创新的优良环境。 

教授和企业关系密切且都很自律

马明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顺利地进入了日本著名的上市公司养乐多株式会社的总部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比如:日本的大学与中小企业的关系特别密切,很小的企业都和大学里某个教授有合作关系,基本是各个大学内部的研究所支撑着这些企业的技术发展,这些企业包括保健品企业、化妆品企业等。但是这些教授并不在这些企业中占据股份,获得的报酬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他们似乎只是想找个企业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是在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情况下,他们的关系居然能够持续下去。

后来马明总结了这个匪夷所思的现象背后的原因,那就是日本教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非常高,他们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就是全身心地从事自己热爱的研发工作,不会跨界到企业经营领域去。他们不担心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侵犯被盗取,把自己抛开,因为日本有着完善的诚信体系,一旦出现诚信问题,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毁灭性的。他举例说,比如2015年著名的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最后小保方晴子被开除,她的导师承受不了舆论压力,自杀身亡;曾经有个餐馆出现了食物中毒事件,4个人拉肚子,结果,老板被终生禁止从事饮食行业了。

“所以这就形成了日本社会协同创新的独特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人都非常自律。教授们不会狮子大开口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企业也不会越界,在一个严格的法律框架中,两者互相信任度非常高。”马明说。

而在中国侵权的成本太低了,马明叹气道:“我创业10年,为了侵权就打了好几次官司。有一次是企业的一位高管带着企业技术秘密出去自己办公司了,最后自己的侵权官司打赢了,但是只追回来20多万元,连律师费都不够,只赚了个名气和面子。国内法院要让我们自己举证损失,我们很疑惑,因为不知道侵权者拿着利用我们的技术获得了多少收益,也不知道侵权者的财务情况。另外,如果被侵犯的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市场项目,虽然看上去损失不大,但是未来可能有上亿的销售额;但是目前国内法院不会按照这个专利的未来价值进行损失认定。”

每个市场环节都不允许暴利出现

相比较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发展策略,马明表示,这其中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中国的企业特别渴望去做全产业链,希望通吃上游和下游,可是最后就是失败。而日本的中小企业的野心都不是太大,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但是在协同创新中,他们往往可以取得意料不到的效果。

在国内创办企业后,马明对背后的原因有了深入的思考:“中国企业为什么那么热衷做全产业链?这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缺乏信任机制。前端的原料企业如果觉得你的盈利好、销售旺,就会涨价;后端的采购企业也会莫名其妙地压低价格,有被卡脖子的巨大风险。但是盲目做大做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被削弱。所以企业经常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结果产业链的各大企业不是共赢,是处于一种紧张害怕的状态中。而反观日本,从生产到市场每个环节有不成文的盈利比例,不允许出现暴利的局面。比如第一级经销商只允许赚15%,这样就保证了整个产业链上利润是均衡的。要知道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商品委托给垄断的经销商进行销售,因为被垄断后企业根本无法赢利。”

马明说,所以你会发现,在东京有很多小公司,只有几个员工,但是一般大公司不会收购它们,而是很多年委托他们加工或者制作同一个产品。这些小公司可以接到大企业的固定订单,为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非常安心地运行着,努力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他们不会担心被压价,当然也不会随意涨价。

马明建议,国家要规范市场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均衡,在国内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营商环境,让更多中小企业有生存的空间。

协同创新不可急功近利和过度追责

如果观察社会上的成功企业,一定是先做事情、后讲利益,但是目前在中国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却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氛围。“如果大家一起拼命做,做成了都有利益,那是多赢;可是现在市场上都很急功近利,忘记了初心。教授心态不好,只是想让自己的成果卖个高价;企业心态也不好,只看重对短期利益有关的科技成果。双方经常是互相设防,互相不信任,所以社会交易成本就大大提高。这也是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的重要原因。而背后真正的根源是诚信体系建设缺乏和缺位,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马明说。

国内对于成果转化的过度追责也是影响协同创新的重要原因。“今天假如科研人员以5万元从大学里转让给企业某个专利,对方拿到专利后,过两年,进行转化后,生产效益很好,这就涉嫌国有资产流失了。很多人会问,明明是1000万的价值,当时为什么估值是5万,是不是有猫腻,就开始追责了。校长和专利申请人都要承担责任,这样的氛围吓得大家都不敢动。”马明说,“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专利转化的不确定性很高,有些企业拿了高校的专利形成了产品,整个过程投入几百万,事先也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功,企业自身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而大学所承担的风险反而很低,因为专利转化的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高校都不用承受,所以没有必要对科研人员进行追责。”

马明建议相关部门对于专利转化一定要给予宽容的态度,鼓励科研人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切不可不停追责,给科研人员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挫伤其积极性。

(来源: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