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这是一月的她们

发布时间:2020-02-05

这是一场全民动员的战“疫”,科技女性也用实际行动投入到战斗中。危急关头,她们,从未缺席。

1月27日,年初三,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员、妇委主任郝沛的朋友圈,记录着她与单位保安互道的一声“新年好”。疫情出现后,郝沛和其他科研人员合作,第一时间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论文,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机制给出了学术解释,为了解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原生宿主,以及评估病毒在物种间或人类之间公共传播的风险迈出了重要一步。如今,她还全力投入在相关的深入研究中。

微信图片_20200205203953

1月28日,年初四,新民晚报的记者找到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交通工程中心的阚芃芃。这个不寻常的春节,阚芃芃有个新身份——“云逆行·新冠肺炎物资公益平台”建设推广、志愿者招募的负责人。为了让更多公众、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参与到平台建设中,她的电话24时开机,微信消息闪烁不停,短短三天内就招募了近100名志愿者参与物资数据处理工作,撰写平台跟踪报道十余篇。“我们院有三十多位同事自愿放弃假期,加班加点参与平台的建设,我们还有四百多位的志愿者团队,为了响应国家关于抗疫工作的要求,我们都是通过电话或网络会议沟通,远程开展公益性服务,作为一名普通群众和科技工作者,站在信息化抗疫一线,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微信图片_20200205204000

1月26号,年初二的上海下着大雨,上海软件中心的汪瑞嵘一早便出门了。疫情突发,为应对上海人保局12333市民咨询热线的来电激增情况,保障相关应用软件顺利运行,上海软件中心作为运维方,安排人员在机房现场24小时随时响应,以确保上海市市民的正常使用。软件中心的众多同志主动要求加入到假日工作的队伍中。有着近十年党龄的汪瑞嵘是值班同事中唯一的女性,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精通专业技术,执行能力强,在机房运维工作中不可或缺。汪瑞嵘主动请缨,加入到了志愿队伍中。儿子很不舍地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还要上班?汪瑞嵘说:“因为妈妈是党员,也是这个城市的守护者啊!”

微信图片_20200205204005

1月24日,年三十,日近黄昏年味渐浓,上海科技报社社长张玮和班子成员的网上会议开了一程又一程。这个女性成员占多数的报社班子,疫情面前主动扛起传播科学声音的重任,带领全体员工春节无休,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守卫健康。大年初一,报社制作的《新冠肺炎防治宣传册》第一期上线,三日后紧跟着上线第二期。与武汉科技报社携手共同承办“抗新冠病毒网络科普知识有奖竞答”,与武汉科协一起“智”援防疫。“上海科协”微信、微博每天更新,节后报纸恢复出版,立即编制防控特刊,“疫情不解除,科普不停歇”。 

微信图片_20200205204011

微信图片_20200205212217

1月19日,新冠肺炎苗头初现,敏锐果断的万达信息数据中心商务智能部总经理路平,第一时间就向宁波市鄞州区疾病防控中心请缨,组建新冠病毒防控工作小组。作为鄞州区疾病防控智能化精准化的项目承担方,路平带领团队依托鄞州健康大数据平台,利用OCR数据提取、基于特征的身份识别等技术,快速融合交通、电信等疫区接触史名单,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可疑患者筛查;同时,通过构建模型对人群进行管理分级、推送排查。春节期间,在宁波鄞州区成功防疫布控的经验基础上,马不停蹄的路平团队用大数据手段推出“新冠疫情重点人群管理系统”,可以在不同城市实现快速复用,帮助更多城市开展新冠防控筛查。

微信图片_20200205204017

她们只是千千万万“抗疫”身影的一角,千千万万的科技人立足自身岗位,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书写充满温情与责任的别样“年味”。用科技助力抗疫防控工作,向坚守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