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时刻,市研发平台中心外专青年突击队用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 线上线下同步推动,为外国友人搭建一座暖心桥梁

发布时间:2020-02-1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发生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特殊时期,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在沪工作的外国人,展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人才发展中心、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中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外专服务部这支年轻的队伍为班底,即刻成立青年突击队,利用春节假期与时间赛跑,针对此次疫情的发展情况第一时间推出线上线下一系列的有效举措,切实为来华工作的外国人构建便利通道,同时也为降低在沪工作外国人的疫情风险和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形成了有力保障。

外专服务部一共17人,平均年龄33岁,年纪最小的97年出生 ,其中90后5人,80后16人,拥有10名青年党员,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面对疫情,青年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冲锋在前,旗帜鲜明讲政治,攻坚克难敢担当,带领部门所有成员群策群力,高效率完成并落实了“不见面”审批的一系列相关工作,线下梅园路受理点实现了“全党员窗口”,保证特殊时期服务窗口的高质量运作,织起了一张牢固而有层次的防疫防控网络,做到了“对内繁而不乱、对外井然有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创造了属于上海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的“火神山速度”。

效率,防控疫情信息服务工作分秒必争

外专服务部始终聚焦“不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关注在沪工作外国专家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为在沪工作的外国人提供优质服务,而此次疫情对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友人无论是实际生活中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不同,他们更需要帮助。为此,由80后牵头,90后积极响应的外专青年突击队快速反应,及时做好在沪工作外国专家防控疫情信息服务工作。

微信图片_20200213124853

大年初三,根据上海发布的有关春节调整假期相关内容,当天下午立即对外正式发布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窗口受理时间相应调整的通知。春节期间,突击队成员们齐心协力设计完成了在沪工作的外国人士共同防疫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信息专栏,其英文版本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官网同时上线,内容包括最新疫情发布、防疫措施手段、上海本地防疫外语新闻、外国人来华工作绿色通道等,并翻译了上海地区发热门诊中英文信息等必要辅助信息,提供了英法俄德日韩等六种语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公众预防提示,及时向在沪外国人传递党中央的关怀和防控疫情安排部署,使他们进一步坚定信心、与中国同舟共济。青年突击队的快速反应和务实工作作风获得了用人单位、外籍人士的点赞和各区受理点的好评。

温暖,《致在沪外国友人的一封信》

微信图片_20200213124909

大年初七一早,突击队的工作群就展开了讨论。“年快过完了,外国专家要开始工作了,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会不会有感染症状的外国专家,他们应该去哪里就医呢?”群里两位细心的90后姑娘开始有了顾虑。“或许我们可以写一封信给外国专家?”“我觉得可以!出个双语版不成问题!”在突击队年轻人的集思广益下,一封富有上海特色,专业而又温暖的信就这样写就了。

《致在沪工作外国友人的一封信,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疫贴士》包含了对疫情防护的温馨提示、咨询热线、信息专栏以及上海有关新冠病毒感染定点救治的医院明细,中英双语版本充分展现了对外国友人的热情关怀和细心帮助。信的电子版及时发送给各个办事单位,新建微信公众号“上海科技人才”的推送版成了青年们朋友圈的头条,其纸质版也放置在了每一个办事窗口,方便办事人取阅。后续宣传中,突击队成员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一封信”制作成折页、卡通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温暖了更多外籍人士。

便利,“不见面”审批操作省去窗口受理环节

微信图片_20200213124916

2月1日,外专服务部还没正式上班,一则通知就已经刷爆了朋友圈:《全程网上办理!本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有关事项实行“不见面”审批!》,市科委(市外专局)出台了防疫期间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不见面”审批新政,除新申办来华工作许可业务外,其他业务一律采取“先承诺后补交”的方式办理。在新政方面,青年突击队的小伙伴们在市外专局的领导下评估新政的可操作性、做好新政推出后的预案,及时调整审批受理流程和人员安排,同时积极对接来华工作许可管理系统,开发新的在线功能版块应对疫情。在宣传方面,外专青年们发挥自身优势,在指南制作及网站、微信、宣传品推广上下足了功夫,包括宣传手册、PPT展示、流程图制作、推广双语模式等方便外籍人士在第一时间享受“不见面”审批带来的便利。推行新政一周以来,受益办理量累计223份,日均56份;全市受理点窗口累计接待357人次,日均89人次;电话咨询量共计达1315通,日均329通,成效显著;2月8日,《关于暂时取消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延期申请时间限制通知》发布,相信在后续政策及宣传的努力下,受益人数将会明显增多。

还未开年,外专服务部上上下下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正值春节假期,但疫情当前,许多前期工作需立即展开,包括及时做好预案,调整节后工作方案,第一时间将便利的措施、新政以及共同抵抗疫情的信息传递给用人单位和在沪工作的外籍人士等等。

对此,青年突击队队长--市平台中心团支部书记、外专服务部负责人戴杨表示:“部门的小伙伴们在面对疫情时都表现出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冲劲,用热诚服务的同理心将信心和暖意传递给在沪工作的外国友人。无论是由部门骨干牵头的专项工作还是号召全部门出力分解的任务,大家都在第一时间响应,紧盯任务时间线,不计白天黑夜主动作为,甚至部门群里常会出现翻译接龙这样颇有新意的协作方式来高效完成工作。”

2月3日正式复工。由党员同志带头,在综合办公室的协调帮助及青年员工的分工合作下,2月3日8:30,梅园路受理点已全员配备口罩、手套、免洗洗手液、抹布、酒精棉花等物资,全力保证窗口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措施。为了确保疫情期间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不断不乱,青年突击队第一时间建立了科学化的窗口及后台审批轮班制度,对部门员工进行疫情接触及健康摸排,对准予上班的员工施行健康每日报告制度,对春节离沪返沪员工严格做好居家隔离,既保证隔离措施,又确保了服务窗口的正常运作。

潘赟浩同志是一名经验丰富的80后青年党员,作为窗口组负责人,积极承担多项外专防控疫情工作,线上方面具体包括“不见面”审批新政的推出及后续推广、致在沪外国友人的一封信的翻译、配合线上流程新增预约、快递、电子章等系统功能需求及测试等工作。作为“大龄青年”,在工作中除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带领外专部门的90、95后青年人投身于其中,充分发挥青年人活跃性和能动性。鉴于目前人手紧缺,潘贇浩同志以身作则,带领所有窗口工作人员,保证服务窗口,同时协助后台做好材料预审、数据统计等工作。积极推动所有工作有序进行,

吴弼人同志作为85后的青年党员,也是市平台中心团支部宣传委员,凭借自身在媒体宣传方面的工作经验,挑起大梁,在此次外专疫情防控工作中独当一面,协助技术部门建立外国人来华工作信息化板块,负责媒体更新相关英语咨询,及时传递党中央的关怀和防控疫情安排部署,完成了致在沪外国友人的一封信的起草及翻译,微信宣传外专部各项对外通知,“不见面”审批操作流程指南制作推广,指导青年突击队采编工作等。当我们采访到他的时候,他表示:鲁迅说过:“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面对当下的特殊时期,兄弟姐妹们比以往更加团结一心,患难见真情,每个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在全力保护着身边的战友,防护措施的相互提醒、互通有无,业务受理过程中的配合协作更胜以往,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大家凝心聚力、开动脑筋,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青年的一代,这个世界正需要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星星之火已蔓延,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还有同样是85后的唐韵,她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同部门内唯一的70后大姐姐潘月同志一起放弃休假,对年后工作提前布局,积极与上海科技服务热线呼叫中心的同事们对接并整理知识库,细化到服务的每一个方面,为疫情期间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与此同时,在此次疫情期,唐韵同志克服上班路途远等一系列困难始终坚守在民生路受理点,按照出入境对窗口的防疫要求,不间断值班,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外国人不仅给予耐心解答,还做到了情绪安抚,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窗口服务质量。

洪尘尘同志是一名95后的青年党员,她在青年突击队领到的任务是“不见面”审批新政的后续宣传、致在沪外国友人的一封信的翻译、青年突击队防疫期事迹采编等工作,同时作为梅园路受理点的窗口工作人员,她还要接待外籍人员所在单位经办人、外籍人员、模特公司、中介公司等相关人员。虽然年纪小,也缺乏经验,但她对青年突击队布置的任务同样能积极响应、及时实施,不怕难、不畏惧,力发青年之声,扬青年风采。洪尘尘同志在非常时期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让外籍人员感受到了中国的效率和温暖,当我们采访洪尘尘同志的时候,她说到:“这次疫情来的特别突然,形势也很严峻,之前03年非典的时候因为年纪小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所以说实话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看到每天新闻里的报道,虽然冒着感染的风险,但依旧坚守在岗位上的“小小大人物”们,真的有被触动到。尤其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疫情面前,不论年龄。今年春节真的是做到了完全“足不出户”,同时也时时刻刻关注工作群里有什么新闻和通知,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参与进来,希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做点积极贡献。愿疫情早日得到控制,阳光也能重新照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