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机关党员干部顶岗地铁站点一线抗击疫情,不忘初心作表率

发布时间:2020-02-24

微信图片_20200224124410

当前,城市运行转向常态,地铁轨道交通承担了交通出行的大部分压力,为缓解轨道交通的疫情防控一线的压力,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顶岗工作。市科技机关党委迅速响应,向科技两委机关党员干部发出招募倡议。

“下一批一定要排到我”

科技两委机关尽管承接了疫情防控的科技攻关重任,仍有众多党员干部报名,但名额有限。2月17日起,第一批派出的10名党员干部分赴1号线火车站站、2号线南京东路站、10号线南京东路站,配合地铁工作人员、轨交警察和地铁保安,加强联防联控,做好路线指引、客流疏导、乘客咨询等。很多没能进入第一批队伍的党员干部纷纷向组织报告“下一批一定要排到我”。

“配合好地铁工作人员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也要注意做好自身防护”

2月17日,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市科委主任张全到地铁2号线、10号线南京东路站现场,检查指导科技机关干部到疫情防控一线的顶岗工作,了解地铁站点人流情况,叮嘱机关干部配合好地铁工作人员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也要注意做好自身防护。一旁的地铁站点工作人员对科技机关派出优秀党员干部支援一线表示感谢,对顶岗人员的工作给与了高度的评价。 

“我为能在抗疫一线奋战而自豪”

第一批顶岗工作人员圆满完成了一周的工作任务,红马甲脱下了,责任意识更强了,必胜信心更坚定了。 

毕聪 (市科委人才工作处):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奋战在一线,冲锋在前,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幸福。在地铁的顶岗工作并不复杂,就是在引导乘客测温、疏导进站客流、站内提供咨询等服务过程中发现和消除防控风险;要求顶岗人员秉持极端负责的态度,“简单的服务持续做”来确保疫情防控无疏漏,这也是对党性的一种锤炼。一周的时间里,与地铁工作人员、轨交警察和地铁保安工作在一起,亲身体会到他们工作的紧张和辛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教育。我为自己能够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贡献绵薄之力而感到幸运,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

微信图片_20200224124357

谈静(市科委综合发展处):在防疫工作中减少人与人的接触与传播是切断病毒传播载体的主要手段,上海火车站是返程客流最为集中的站点,因此我时刻督促自己要时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保持高度的安全防控意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乘客的口罩佩戴不正确,例如:未将口罩遮住鼻子,甚至在刚出闸机后就想要摘下口罩抽烟,我们看见之后就第一时间上前阻止和劝导,乘客们在提醒下都配合将口罩正确佩戴。同时在地铁站的工作需要关注细节,提高服务意识。由于戴口罩说话声音的传播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我们会尽量提高讲话的声音,让前来咨询问路的乘客可以清晰地听到答复。一周的顶岗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广大基层工作者的辛勤奉献,他们在最危急的时刻仍然坚守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保卫城市安全的工作中去,值得我们每个人赞美和学习。我会以这种精神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为上海的城市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微信图片_20200224124403

陈海鹏(市科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正值复工复产逐步恢复之时,是检验超大城市严格把关、科学防疫之关键时期,我们的城市面临巨大考验。和同志们一起参加第一批顶岗工作收获颇丰,看到小伙伴们克服困难,坚决贯彻机关工委和科技两委领导要求,听从指挥、主动参与、恪尽职责、热诚服务,工作态度和服务精神得到申通公司的肯定,感慨良多。这些天在顶岗工作中有焦虑也有快乐,学习感悟了很多,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切身体会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巨大优势,地铁运营工作在各方支持下井然有序,无论是乘客还是管理服务人员,面临困难都多了一份包容与理解,自觉加强了协作和奉献,我也为自己发出一份如萤火般的光而感到内心踏实,我们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期待不远的将来。我们摘下口罩,报以彼此真诚美丽的微笑。

微信图片_20200224124349

杨丞磊(市科委战略规划处):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当下,我响应组织的号召,参加了地铁一线的防疫志愿服务,深深感受到了一线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为大家舍小家、无私奉献的情怀,广大市民齐心协力配合防疫的行动,所有这些让我更加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让我们一起同心合力,共度抗疫时光,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葛春霞(市科委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做地铁志愿者,连续站几个小时不能走动,真的是很累,几天下来腰疼得厉害,好在暖宝宝护体,尽力保住老腰。口罩是必备品,护目镜、手套也不能少,安全防护很重要。现在地铁乘客真不算多,但是在2号线南京东路站下午5点10分到30分,1号口进站的乘客队伍居然可以排上几百米!这些大多是周边商场下班的服务员。这时候队伍里呈现各种素质百态,总体来说60、70岁的上年纪的会对排队进站提意见,很多小年轻会举起手机拍排队进站、地铁工作人员维护秩序的照片和视频,当然队伍里也不乏低头、默不出声、跟着队伍移动的上班族。另外也发现很多人口罩佩戴不规范,甚至居然还有人不戴口罩的!这时候所有工作人员配合默契,轨交警察2位出动,分流乘客,提醒去3号口进站。保安拦乘客测温和背包安检,查看安检显示屏和红外线感应显示屏。站长现场督查指挥,时不时用对讲机询问站点情况。站台广播这时候会不断地播放进站注意事项。顶岗人员维持秩序,防止部分乘客插队、提醒保持人与人一定距离不要簇拥,提醒安检测温。一周下来,虽然疲惫,但是累并快乐着,我为能在抗疫一线奋战而自豪!

微信图片_20200224130133

陈煜(市科技工作党委组织人事处):2号线南京东路地铁站下班高峰从1号口进站的人流最大,队伍可以排上一两百米,绝大多数乘客都能积极配合,但依然有部分乘客随意插队、不配合测量体温,甚至不带口罩,顶岗小队密切配合地铁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帮助维持秩序,引导乘客分流,提醒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簇拥,提醒按照规范戴好口罩,提醒安检测温时的注意事项,保持了进站口的规范有序,赢得了广大乘客的理解和支持。比起正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微不足道,但希望能够凭着一颗服务的热忱之心,每天“逆流”而出,尽自己的一份勉力。

邱翼俊(市科技机关党委):每日天蒙蒙亮的时候,迎着朝霞,奔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一路向东,到达地铁10号线南京东路站,开始2个小时的早高峰顶岗工作,这便是我与小伙伴们这一周的状态。地铁站点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场所,虽然10号线客流不算大,且绝大多数人能够自觉佩戴口罩、配合测温、保持间距,但仍有个别人不遵守规则,诸如不带口罩、不走导流路线,甚至出现逃票钻闸机的情况,需要我们顶岗小分队“眼观六路”,及时提醒乘客,配合地铁站工作人员和民警维持秩序、疏导客流,为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2个小时的一线工作,对我们这些长期坐办公室的机关干部来说,是一种小挑战,“腰酸背痛腿抽筋”难免有,但看到每日深夜和凌晨停运时间就开始消杀清洁的保洁人员、每日五点半就上岗的值班站长、每日在不同站点之间不停奔赴的地铁维保人员,他们从疫情一开始就放弃自己的休息坚持一线在岗,比起他们,我们的小小辛苦真的不值一提。 “战疫有我”是每一名党员应有的担当和使命,我们只是抗疫战线上的微小螺丝钉,站好每一班岗,为我们成长、生活的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展现出我们的温度和情怀。 

微信图片_20200224124310

楼菁(市科委科技诚信处):十分光荣能参加这次增援顶岗工作。在认真做好疏导客流、提供周边交通信息问询等服务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自律有序乘坐地铁的良好氛围。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很快就会迎来抗疫成功的美好明天!

朱晓白(市科技党委办公室):一周的志愿一线工作即将结束,岗位平凡,但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党员,我愿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场战疫,我们终将赢得胜利!

微信图片_20200224124325

何欣然(市科技党委统战处):一周的志愿者工作让我看到了地铁一线工作人员忙碌的工作状态,感受到他们的奉献精神。在疫情期间,正是这些奉献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交通工作者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切断疫情扩散蔓延渠道、构筑着疫情防控防线,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