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共抗疫③ | 美籍外教麦克:防疫措施快速有效,令人不可思议!

发布时间:2020-02-26

疫情期间,在上海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外国专家,却在我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选择留在或返回上海,与中国人一起工作、共同“抗疫”。

他们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近期在沪工作和生活的状态如何?

他们对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有何评价?

小科联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了这些来自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的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专家,听他们讲述在上海,共“抗疫”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00227111724

微信图片_20200227112011

这个春节和寒假,对在上海工作的美籍外教麦克(Michael Combest)来说,非比寻常。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假期给他带来太多“不可思议”——团圆饭取消了,近一个月去的最远地方是小区100米之外的社区超市……这些“不可思议”让他由衷感叹:上海人的自觉性真高。“我身边的防疫措施快速有效,短时间内全部付诸行动,令人难以置信!” 

取消团圆饭,有点“不可思议”

麦克来自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他来到中国后,喜欢住在上海,“上海这座城市的便利性与海纳百川,无与伦比。”麦克现在是浦东新区民办万科学校一年级班主任,他的上海妻子也在一所国际学校做老师,两人有很多共同语言。

武汉发生疫情后,上海政府呼吁市民春节尽量不要外出和聚餐,麦克太太的亲戚决定:取消春节的团圆饭。“不仅团圆饭,所有的走亲访友、聚餐聚会,一概取消。这对我来说,真的有点震惊!”麦克说。

在上海生活了近10年,这位美籍外教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他觉得,中国的春节有点像西方的圣诞节,吃团圆饭时,不仅能吃到传统美食,还能感受到家庭团圆的气氛。这个春节,夫妻俩宅在了家里。和许多年轻夫妻一样,他们每天早晚定好闹钟,太太负责网上买菜,麦克则包下了取快递和倒垃圾的活。

“开始几天网购有点不畅,但没过几天,超市的送货服务就恢复正常了。”麦克说,“正是节日期间仍有在工作的快递员,避免了很多人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生活上并没有很多不方便。”

与学生分享感悟:珍惜每一天

大多在国际学校工作的教育人,假期里都会选择旅行。这一个月来,麦克和太太却一直待在家里。对活跃外向的麦克来说,确实有点难。

“现在回想起来,过去这个月,最大的挑战是忍受‘与世隔绝’的生活。”他说自己每天出门走得最远的活动,就是倒垃圾、取快递。仅有一次“出远门”,是去了小区100米之外的社区超市。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这次进出,被保安测了两次体温。

据介绍,他们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社区,小区出入口只保留了一个,进出刷卡,严格管理。每次下楼乘电梯,电梯间满是消毒水味,电梯按钮也每日清洁,还配有纸巾。所有的快递都由专人统一收货。外来人员进入小区前,必须在大门口登记。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大家还互相“监督”从外省市进入小区的业主车辆。“居委会、物业的所有工作都非常有效。”麦克感叹。

这个寒假太长了,孩子们很想念这位外籍老师。有的家长担忧:超长寒假会不会影响学习?上周,麦克在网上与班里20名学生提前开课,并鼓励家长利用难得的亲子时光,与孩子多相处,多与他们分享正能量信息。“珍惜每一天,享受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比如看一部新电影、与家人共进晚餐。永远不要把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坏习惯,视作理所当然。”麦克与孩子们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并相约春暖花开时,与他们在校园重逢。

最抢手的口罩,他们没去登记

整个春节和寒假,亲朋好友宅在家里,通过视频拜年、聊天。远在美国的麦克父母和哥哥总有点担心,视频聊天时,他告诉在美国的家人:“这里的一切都很正常,我们有电、热水和大量食物,上海超市的送货服务基本正常。”

“这里有我的家人、学生,我不可能因为疫情选择回美国。”得知儿子坚持留在上海,麦克的妈妈寄来了口罩。当居委会开始登记预约购买口罩时,他和太太决定:放弃登记,把这些防护用品留给急需的人。

麦克的一些外教同事犹豫:疫情期间,回上海是否安全?他把自己在上海的亲历告诉同事,劝他们打消顾虑。“一些外国人不太能理解居家隔离措施,觉得自己如果没有被病毒感染,为什么要居家观察14天?”

对于这种疑问,麦克用亲历告诉美国的朋友们:在这里,大家听从指挥,宅在家里,管好自己,才能更有效地切断病毒传播链。“我太太每天都把中文版疫情趋势图发给我看,这几天上海新增病例有时为零。虽然假期过得有点闷,但看到每天发布的新发病例越来越少,我们就很开心,因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