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代谢中心抗疫攻关小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发布时间:2020-03-04

“新药研发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经历化合物的大量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阶段、新药申请、批准上市等多个阶段,所有的环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药物代谢研究和安全性检测是临床前的重要环节,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作。”对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代谢中心陈笑艳、周雷、郭子涛三位科研人员的访谈放在了中午,对接的是代谢党支部的联络人朱庆,三位科研人员依旧鏖战在实验室。 

有召必回:疫情就是最大的命令

1月27日,上海的雨淅淅沥沥持续了一整天,不足十度的气温,冷风钻进袖口,让人不禁身体收缩,嘴唇上扬之间,一股冷气灌入胸膛。松涛路上几乎看不见来往的车辆,往日里熙熙攘攘的张江高科园区,依旧沉浸在过年的气氛里,少了几分昔日的喧闹。

位于海科路501号的代谢中心,陈笑艳、郭子涛、周雷三位职工不约而同的赶回这里,简短的交流和分工后,三人各自走上了自己负责的岗位。隔着口罩,看不清彼此脸上的表情,但坚定的眼神里却传递着同样的讯息:这次的任务跟以往有些不一样!

微信图片_20200304162426

图1:陈笑艳研究员与周雷在完善实验设计

随着新冠肺炎病毒自湖北向全国扩散,神州大地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上海药物研究所在第一时间组建抗击疫情攻关小组,开展相关的文献搜集、化合物筛选与合成、药效检验等工作,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通知刚刚下发,代谢中心的陈笑艳研究员便主动申请加入攻关团队,带领职工郭子涛和周雷承担抗新冠病毒候选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工作。年二十九才刚刚开始的春节假期不得不草草结束。他们心里清楚:疫情就是最大的命令,药物研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分秒必争:完成科研是首要使命

刚开始的工作进展并没有预想的顺利,快递停运、物资紧缺、缺乏后勤保障,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影响工作进程,而最大的困难是人手不足,一人承担多项任务的结果是工作效率提不上来,间接影响到了代谢平台的工作开展。

为了提升效率,在陈笑艳研究员的指导下,两位组员进一步明确分工,快速调整工作状态。郭子涛负责干细胞种属,做好孵化细胞和前期种子细胞的培育工作,为后期检测工作奠定基础。周雷负责质谱分析工作,陈笑艳主要负责总体方案的指导以及部分高难度工作的操作。团队协作,分秒必争,代谢平台的“三剑客”迅速完成了若干种属肝细胞的复苏和种属比较样品的孵育及数个候选化合物在各种属肝细胞孵化体系中可能的代谢产物的鉴定工作,为选择合适的动物种属进行药动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微信图片_20200304162432

图2:郭子涛在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战”不断磨合,结合实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方法,制定并完善实验方案,顺利完成了抗疫期间的化合物检测工作。防疫期间,课题组内职工按照疫情期间所内相关规定陆续准时到岗,所有人都将日常工作完成得比以往更仔细、谨慎和到位,尽全力支撑和保障防疫药物研发科研攻关试验的有序推进!每一个人立足本职,心系防疫,贡献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视角转换:他人眼里“可爱”的人

在与代谢党支部联系人朱庆的访谈中,我们得以从更多的侧面了解到这三位“战士”的日常点滴。周雷是药物所的学生,毕业后留下来做博后,主要从事代谢物的鉴定工作,这位性格比较稳重的90后姑娘,2019年刚刚做了妈妈,孩子还不满周岁,却坚守在抗疫的一线。做好科研的同时,周雷还是位才女,日常还参与一些职工晚会的小品、现场导演等活动,是一位“多面手”。

微信图片_20200304162444

图3:陈笑艳在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郭子涛是药谢中心的一位老职工了,一直从事细胞体外研究,在所里工作已经有八年了,来所里之前在大学里任教,难以割舍的是对于一线药物研究的专业兴趣。“遇到问题愿意去探索、学习、交流,思路非常清晰,表达能力非常强,是一位学习型的职工”,这是朱庆对郭子涛的评价。

说到陈笑艳,朱庆对于自己的课题组长充满了敬佩,这位在自身研究领域拔尖的研究员,遇到难题从不甩锅,向来是挽起袖子,亲力亲为。“我感觉目前还没有啥项目是陈老师做不出来的,面对难题,她特别能迎难而上。”

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很难用只言片语全面的描述他们为抗击疫情所做的点点滴滴,却可以通过视角的转换,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属于药物所人的一些优秀品质。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假期里,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始终坚守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他们牺牲小我而胸怀大局的态度激励着我们,他们用迎难而上的精神诠释着药物所人的风采!更诠释了新药研发链接上每一个科研人员“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团队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