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竞争,我们必须加快进度”——这批东华人希望在材料研究上更进一步

发布时间:2021-02-15

春节期间的校园已不见往日的热闹,依托于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内,依旧灯火通明。这里是我国纤维和纺织材料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青年特聘专家王刚研究员正和他的团队伙伴探讨印刷晶体管项目的进展。

电脑屏上闪过一组组数据,科研人员认真地分析记录,远离了新年欢庆的热闹。王刚的老家在山东枣庄,多年没回老家了。今年科研任务较重,同时也是响应号召,他的牛年新春仍在实验室里度过了。“科研就是一个残酷的竞赛,我们必须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利用假期加快进度,尽快做出一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实际上,从去年项目团队成立以来,王刚的科研工作就一直没有停过,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目前,王刚团队正在积极研发印刷晶体管和半导体纤维的项目,未来将可应用在可穿戴传感器以及柔性逻辑处理器等方面。你知道未来的手机,不仅能折叠,而且能化身织物,变成衣服的一部分吗?目前,这是全球通讯技术主攻的难关,而这,就是王刚团队要突破的基础领域。

和王刚一样,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廖耀祖今年也在实验室度过春节。他的团队近30人,近一半青年教师和学生留在上海,继续在实验室科研攻关。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协作研究,比如围绕导电聚合物,与华为终端公司合作,开展抗静电耐脏污织物研究;围绕共轭微孔聚合物,与腾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可穿戴柔性储能器件研究等。不能回老家江西过年,廖耀祖说:“今年是我母亲60大寿,就在这里跟她说声‘生日快乐’吧!”

周家良是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后,在朱美芳院士团队里从事防护服材料研发工作。今年春节,所在团队里30多名科研教师基本上都没有回家。早在去年年初疫情暴发,整个团队就开始攻关防护服研发任务,周家良也参与其中。最终防护服研制成功,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了有效保护。“我们希望在材料研究上更进一步,在人体防护领域能做得更好。”(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