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新一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行动方案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1-06-15

丰富成果转化主体,推动国企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提升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健全技术交易制度体系……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中的要点、难点和潜在点,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以推动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能力进一步提升、范围进一步扩大。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3年,上海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超过3000亿元,科研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超过300亿元,发展100家以上多模式、专业化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基本建成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技术转移能力明显提升,统一开放、功能完善、体制健全、平等高效的技术市场体系。昨天,市科委、市教委、市国资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  

亮点一:强调科技成果概念验证  

论文、样品、技术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角”,但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想法、概念常常被忽略。不久前,上海理工大学从上海各家医院征集医工交叉的需求,共征集到500多个想法,从中整理出100多个有转化价值的“金点子”,谁来为这些概念推向市场出把力?  

市科委副主任陆敏介绍,《行动方案》鼓励科研事业单位筹资设立概念验证基金,试点建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引导资金,鼓励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投资早期科技成果。  

通过上理工与医院的“需求对接”可以看出,一线医生长期和病人、医疗器械打交道,对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科技成果转化很有发言权。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科研人员的转化积极性,《行动方案》新增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果转化要求,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医学领域成果转化的路径机制与服务模式。  

亮点二:支持专项改革试点  

科技成果转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不同单位对制度文件理解不足,实际操作有障碍。虽然上海在“十三五”时期基本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供给,“粗绳子”已经不多了,但还有一些“细绳子”束缚着科研人员的手脚。  

为解绑这些束缚手脚的“细绳子”,自去年11月以来,在国家及上海市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改革试点。《行动方案》特别提出,支持上海交通大学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解开“细绳子”,上海交大做了哪些事?上海交大科技发展研究院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刘群彦表示,在《行动方案》提出的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学校设置了科技金融(技术转移)专业方向,今年已招收100名研究生;在强化技术转移平台建设上,对多家由教师自主创办的企业进行了合规性整改,解除了教师创业的后顾之忧……据悉,今年上海交大的成果转化已近60项,金额突破3.6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亮点三:丰富成果转化主体  

上海集聚众多国企资源,孕育大量成果和产业需求,《行动方案》强调国企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推动国企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  

据市国资委二级巡视员邵珉介绍,近五年来,市国资委系统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884个,技术转让交易合同金额45.22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7702亿元,约80%的成果转化项目集中在制造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并呈现出系统企业由技术引进向技术输出的变化趋势。  

围绕《行动方案》提出的“推动国企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市国资委将从三方面抓好推进落实:一是鼓励企业聚焦主业加大并持续进行创新投入,二是发挥国资收益资金的杠杆作用,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政策。(记者 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