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时庄的几件小事

发布时间:2011-02-15

  编者按:李时庄同志是我党早期党员(1928年入党),原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1994年逝世后,纪念文集《忠魂》出版,安徽乡亲刘惠珍写了《忆李时庄的几件小事》一文,事情虽“小”,但它生动地反映了李时庄关心群众生活疾苦的精神。

刘惠珍

  一、李时庄夜过花庄

  抗日战争时期,我父亲刘志清(又名刘培云、刘子青)在李时庄同志的领导下,在花庄做地下工作,我和我娘住在花庄房东高奶奶(以下称奶奶)家。一九四二年十一月的一天深夜,奶奶和我娘一齐做饭,说是今夜有客人(李时庄和他领导的抗日部队)经过这里(花庄)。当时我靠锅台边做功课和取暖。忽然有叮叮、叮叮轻轻的敲门声。奶奶叫我去开门,我把门开一点缝,闪进两个人,一个瘦高个,一个瘦矮个。我关好门,回到锅台边做功课。那位高个说:“这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这么小就用功读书。”奶奶回答说:“还小吗!都十二岁了,不肯长(长的慢),就象七、八岁的小孩子,她是刘志清的女儿,那做面饼的是这女孩的娘,她们才搬来不久,你们不认识。”那高个说,“你是刘志清的女儿,你就喊我da da 吧,你还没穿棉裤,很冷吧。”他看我不抬头,也不答话,抚摸我的头说:“好好读书,长大干革命。无论谁问起我,你就说是你da da。”这时我娘端着高梁面饼一边往锅里放,一边说:“叫da da。”我娘看我不叫,她又说:“da da就是大爷的意思。”这两位客人吃过饭,临走时对奶奶说:“大家(李时庄领导的抗日部队)都安全通过据点了。我俩得去赶路。”他俩走后,不几天的一个夜晚,我父亲回来了,还拿着一块老粗布,说是李时庄县长救济的哟。我娘连夜给我做了一条棉裤,次日晨,我就穿着这条棉裤去上学,真暖和。

  二、牵大白马的李时庄校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九四六年春,宿西民主联合中学从陈大庄迁到滩溪,我赶到滩溪去报名。在学校(实际是座城皇庙)的北门前的桥边,有人对报名的学生说:“那位牵大白马的人是李时庄校长。”我听见后,赶快过桥到他跟前,并且认出他就是当年夜过花庄据点的李da da。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他却先说:“你不是刘志清的女儿吗?你怎么还没长高,你是来上学的吗?”我点点头。他便叫他身边的一个人带着我和一些学生去报名。报过名,我就跟许多学生一齐把庙的泥胎、木偶扒掉,抬到城河里,这样,就把城皇庙改成了学校。中午我们学生都在学校门前路边吃高粱面窝头,喝白开水。这时牵大白马的李时庄校长路过这里,看到这些情况,对负责办伙食的人说:“要把伙食搞好些,要买些肉给学生吃。”同学们听了很受感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说:“这个校长真好,他真关心我们学生。”

  三、绝处缝生

  一九四八年春,我母亲带着我和我妹刘霞,生活无着落。我们也不知道我父亲在哪里。不光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也没有住处。尼姑庙的尼姑师傅们很是同情我们,叫我们母女三人住进她们的庙里。这样,白天到地里挖野菜,拾柴,在庙里做饭(实际只有煮野菜,而没有粮食),晚上住在庙里,真是度日如年。不幸我母亲病倒了,妹妹又小,三人生活就由我一人负担,愁吃、愁穿,还得给母亲看病……怎么办?真是雪上加霜,我又犯了急心疯病。此后的情况我都不知道了。根据我舅母和我母亲,常说起那时候的情形,当时已是三春时光,有一天,我们在庙门前晒太阳时,从大路上来了两个牵马的人,到井沿上提水饮马。在饮马时,那两人看到了我们,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临走时,从马背上拿出半口袋秫面窝头,放在我们跟前,他们牵着马就走了。他们为什么没和我们说话呢?当时我们这地方是个拉据形势,国民党反动派也来,共产党也来,可能是为了安全,他们才不与我们打招呼。待我们意识到是李时庄时,他们已经走远了。可是,他们留下的半口袋窝头,却把我们母女三人的性命从死亡的边沿拉回来。他真是我们永生难忘的救命恩人。事后,我父亲知道了,便向李时庄表示感谢,他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革命,就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

  一九四八年秋天,我仍在疯病的折磨中,据我母亲说,有人传言:在临沂北面的胡楼村,看到过我父亲。于是我母亲带领我去找我父亲。到胡楼没见着我父,见到了李时庄。当时正是淮海战役,李时庄任三分区副专员兼战勤司令部副司令员,负责第二野战军的后勤供应工作。李时庄看到我有病,就把我送到后方医院治病。并把我母亲送到小李庄兵站中转站,护理我父亲。我父亲在一九四六年随军北撤时,过河趟水受寒,患了腰痛病,不能行走。他一面用酒糟蒸溜,一面针灸吃药。又由于我母亲精心护理,后来就好了。

  一九四九年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我的病也好了。这时李时庄亲自送我到临沂参加土改宣传队,并参加瓦解会道门的工作。我在“兄妹开荒”中演妹妹,很引人注目,受到观众好评和欢迎。土改工作宣传任务完成后,李时庄又把我送到宿县民主联合中学上学。不久,李时庄就到阜阳专区任行署专员了。

  2003年4月5日

  (作者刘惠珍:1932年生,安徽省滩溪县百善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在宿城一中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历任小学教师。1988年在宿州市第二幼儿园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