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节日夜景

发布时间:2013-04-11

  上海外滩是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是外地和外国游客的必游之地。每当节日,彩灯齐放,格外引人。2013年2月,农历初一和初六,市科技系统的退休职工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外滩地段东西两岸的灯光,从黄浦公园向南看,两岸的灯光似乎可以连成一片,煞是壮观。[编者]

  外滩及其称谓的由来

  上海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是上海的历史标本和文化坐标。

  1842年,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被迫开放。因当时住在上海的洋人常去这条纤夫行走的小道上散步,特意铺上了煤渣,取名为黄浦滩路。 1845年起今天的外滩地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并在这里铺设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因为有了这么一块租界,无数的探险家、商人纷纷踏上了这块海滩。洋人喜欢在泥滩上跑马,跑出了一条500米长的小道,当时上海人称它为"马路"。英国人管这条马路叫沿江马路(Bund)。 外滩建筑群也开始不断翻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西方资本大量涌入上海,外滩建筑群又一次大规模更新,欧美风行的装饰艺术风格泊来沪上,与各种表现形式的新古典主义平分秋色。上海也从此迈入了“摩登”时代。这里的街廓也大致经历了从殖民地外廊式、英国新古典主义府邸式,到五花八门的折衷复古式和装饰艺术风格的拼贴过程。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称作“里”,下游称作“外”,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就叫“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滩”。


图一 共10张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返回顶部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