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散客,实验室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14-05-20
科技活动周本周六启动,全市91个实验室向公众开放
  
  上海科技活动周将在本周末启动,届时,本市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将向社会打开大门。虽然不少实验室平时也接待团队,但对无法“组团”的普通参观者来说,科技周将是他们一年中唯一一次走进这些研究机构的机会。
  
  这些实验室将为公众呈现怎样的精彩?他们是否准备好了?参观者需要准备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做了一次采访。
  
  实验室主动要求“开放”
  
  昨天,市科委在网上公布了即将向公众开放的实验室名单,一共涉及超过40个研究机构、大学的91个实验室或者课题组。据介绍,这些实验室的热情很高,全都是主动报名。
  
  昨天,记者以普通参观者的身份随机选择了部分实验室打去电话,每通电话都得到了耐心回应——实验室的“热情”绝非虚言。他们说,这是为了回报社会。打破科学的神秘感,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目前已经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
  
  上海交大的粒子物理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将在5月24日首次向普通公众开放,展示内容涉及物理学的最前沿——中微子研究和暗物质探测。记者被告知,参观者将看到运行中的探测器,整个参观预计要耗时2个小时。虽然他们不拒绝小学生,但中学生会更合适。
  
  上海市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将开放4个项目,最吸引人的是NAO仿人机器人。在上海世博会上,这些能走能坐、能歌善舞的机器人一度成为“万人迷”。但那时,观众只是看看而已,而科技周期间,参观者也许还能参与编程。
  
  强调参与和互动,是许多实验室在这次开放活动中遵循的原则。华师大的物理科普基地为参观者准备了上百种有趣的物理实验;在上海计量测试研究院,参观者有机会进入巨大的消声实验室,在最安静的地方,感受噪声测量。
  
  应对客流有些力不从心
  
  去年的科技周期间,上海第一次启动了重点实验室向公众开放的活动,参与单位共36家,涉及约50个实验室或课题组。今年,这个群体显著扩大。大量新实验室的加入,意味着科学界对公众越来越重视,但也带来新问题:他们准备好了吗?
  
  好几家实验室坦言,向“散客”开放,自己还是头一遭。他们承认,目前还没仔细考虑过散客与团队的区别,有的实验室甚至还没有建立参观预约机制。
  
  实际上,在去年的实验室开放活动中,接待者就遇到了问题。坐落在张江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去年第一次接待散客。当时负责接待的蔡雨告诉记者,他们那天有些力不从心:不少参观者游离于大部队之外,东看西摸。“万一误操作了某个按钮,可能会对某个国家重点课题造成巨大影响。”
  
  “众乐乐”需各方支持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说,重点实验室向公众开放,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各方面支持。
  
  作为“过来人”,蔡雨为新开放的实验室分享了经验——散客比团队更难以克制好奇心:“团队就像是来做客,但散客则是逛公园。”
  
  上海海洋大学去年科技周期间也向散客开放了几个实验室,负责接待的张水晶告诉记者,他们总体情况平稳,关键在于控制人数:“每2个家庭就有1个志愿者服务,既能控制秩序,也能帮观众做好实验。”
  
  她认为,为了开放,实验室必须准备好一套预案,登记每个参观者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并合理分流参观人数。但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参观者的理解与配合。
  
  今年科技周期间,因为自身原因,上海光源暂停接待普通参观者。但蔡雨说,等到时机成熟,他们还会继续向散客开放:“这是我们的义务。”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