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打造劳资双方可信赖的“流动窗口”

发布时间:2014-06-19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静安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聚焦“四风”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劳动者的权益诉求,提高认识、转变作风,完善服务机制、回应群众诉求,努力打造企业、劳动者双方可信赖的“流动窗口”。
  
  从思想教育入手,切实增强“流动窗口”责任感
  
  对于大队来说,每名队员就是一个“流动窗口”。为此,大队积极探索如何把优质服务贯穿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全过程。一方面,组织开展“三问”教育,问与老百姓的感情,问弱势群众的感受,问广大劳动者的权益诉求,进而更好地树立群众观念。另一方面,要求一线监察、仲裁人员在查处办案、处置劳资纠纷、化解劳资矛盾、受理投诉举报过程中,牢记权、早、忍、法、诚“五字”方针,保障服务质量。权,是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早,是指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忍,是指忍无可忍、还须再忍;法,是指严格依法(法律)、灵活有法(方法);诚,是指以诚相待、将心比心。
  
  从联动机制入手,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队从防止制度上出现部门之间推诿的问题,把“部门联动机制”做实做到位,在部门间多跑腿,让投诉者少操心。
  
  对外,积极探索跨部门一线窗口的联合联动,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机制保障。今年上半年,大队先后与区建交委下属建管署签订了《建筑行业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共管共处监督方案》,与区总工会法律保障部签订《群体性劳资纠纷联合处置合作备忘录》,与区社保中心签订《社保征缴案件合作备忘录》。方案和备忘录的签订,使联动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比如,近来一家非法职业中介无证经营,违法收取求职者费用,并借故逃避。大队随即启动了这一机制,积极协调区工商、公安、劳动保障监察以及街道等联合上门执法,及时取缔了非法中介,追回求职者欠款,挽回不良影响,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内,积极整合监察、仲裁内部间的有效资源,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有力支撑。大队和区仲裁院是劳动者有效维权的重要部门,两者既有分工,又有交叉。局领导班子针对两者交叉领域,及时高效整合资源,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更好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比如,近期美丽园大酒店内小南国餐饮休闲服务有限公司,因关门变更经营地导致数十人集访,员工要求追讨加班费和经济补偿金。此案产生出劳动关系、加班费、经济补偿金标准的确认等相关法律问题。为此,大队和仲裁院两部门着手制定了“从立案受理、案件处置、学习交流、信息共享、跟踪督查”等五位一体的劳动保障维权联动工作机制,将依法查处和争议仲裁有机对接,有效维护劳动者权益,确保及时化解纠纷,避免势态升级恶化。
  
  从难点问题入手,切实处置群体性劳资矛盾
  
  当前,劳资矛盾主要特征有“五大转化”趋势,即个别劳资矛盾向复杂社会矛盾转化,正常渠道维权向非正常渠道诉求转化,平和依法维权向激烈暴力冲突转化,单个维权诉求向权益与利益诉求并存转化,以及职能部门维权向维权与维稳并举转化。针对这些难点问题,大队以“你我心连心,服务零距离”窗口建设专项行动为契机,着重从预防、监督入手,及时有效化解劳资矛盾。夯实“网格化”、“网络化”工作基础。发挥好监察协管员对企业用工信息采集全覆盖优势,认真排摸,有效监控劳资隐患,确保劳资矛盾预警实体化。加强对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实施监管服务工作。定期跟踪督导,实时掌握企业经营用工动态,促进企业规范化用工行为。提高处置辖区内群体性劳资矛盾的效率。在“亚信”峰会召开前期,突发两起企业员工集体讨薪事件。大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快速介入、控制局面,积极协调、多方联动,妥善解决了60余名员工的工资及相应经济补偿等问题,及时维护了区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来自:上海市静安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