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民成为社区的主人:浦东沪东社区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发布时间:2014-07-09
  这两天,浦东沪东社区朱家门小区4号门正在进行实事工程改造,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但是和其他的居委干部一遇到工程改造就忙到“四脚朝天”不同,朱家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显得气定神闲,从项目进入社区的前期宣传告知到施工中的紧急处理,每一个环节他都胸有成竹。
  
  “我们小区已经形成了良性‘自转’,我不用过于操心,事事亲为。”到朱家门任职书记六年,他见证了社区居民的自治变迁,更引领着小区“自转”与“公转”的互动。
  
  让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在朱家门居民区活动中心,墙上的一张社团时间表格外引人注目。读书小组、摄影小组、织毛线小组……一周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都是居民自己的创意,居民区就做好服务,提供场地,适当地给予资金鼓励。
  
  每个月的10号是社区里沈老最牵挂的一天。一大早,她会带着学习的资料参加读书小组会,这位77岁的老人曾是读书小组的组长,社区志愿者协会会长。去年社区里志愿者协会改选,“二次退休”后的沈老卸去“职务”,但仍保热心,依旧关心社区事务。
  
  在沈老热情的组织发动下,读书小组成员从10来个人发展壮大到60来人,成员有小区离休老干部、党员、楼组长、居民代表、各群众团队志愿者等,年龄最大85岁、最小43岁。读书小组由老协会成员轮流组织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丰富而多样。小组里浓烈的学习氛围让社区里渲染上浓浓书香。不少人感叹,小区里麻将声少了,读报声多了。
  
  除了读书学习提升文化素养,读书小组还是大家交流社区信息、讨论社区事务的平台。他们看到居委干部平时工作很辛苦,而收入却不高,于是就向街道反映居委干部薪酬的问题。一年来通过读书小组等诸多小区自组织反映收集的问题达十几项,有的已经上报至街道立项实施。
  
  面对小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23%的老龄化现象,老协会专门设有关爱小组,小组有18名志愿者,对小区87位独居老人实行结对,专人负责、对口联系,关爱小组成员对每户独居老人定期上门走访,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患有疾病的独居老人测量血压。关爱小组志愿者已成为老人的贴心人,冬天上门送上棉拖鞋带去温暖,夏天送上西瓜带去清凉,为老人和政府构建起联系的桥梁。
  
  在朱家门,像读书小组这样的自治社团还有不少。目前,小区有“夕阳红读书小组”、“关爱小组志愿者队伍”、“119应急突击队”等11个群众自治组织,自治组织成员200余人,这些成员同时又是小区的志愿者。
  
  朱家门的志愿者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更成为社区自治的主体。对于这支志愿者队伍,颇感自豪:居委会日常工作的推进主要是靠他们,小区事务千头万绪,居委会就这几个社工,根本忙不过来,良性的社区治理也不应该是居委干部瞎忙,居民们旁观。
  
  “小区的事务居民自己说了算,让居民做主。我们的工作最终也是让居民满意,居民只有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居委干部对他们利益的关心和保障。”居民区书记言辞恳切。
  
  居民的事自己做主解决
  
  “小区的事务居民自己说了算”,的这番观点同样激起了沪南小区党总支书记的共鸣。这位“80后”书记讲述了一个在她上任最初印象深刻的事件:
  
  去年,沪南小区里有人在租借房屋里以卖蔬菜为主经营杂货,既不安全又不卫生,影响到居民车辆进出。居民普遍反应较大,并且在小区老年协会、楼组自治沙龙上不断提出,反映乱设菜摊问题。
  
  阻止蔬菜摊跨门营业的问题在居民中形成了共识,随后在居民的提议下,召开居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民警五方参与的小区自治联席会议进行讨论协商,经过多轮会议,确定问题解决方案后,分别出面找房东谈话,通过有理有据耐心说服,最后房东答应将菜摊关闭,并由业委会、物业、房东三方签字为凭。
  
  这个“联席会议”缘何如此有“魔力”?原来在召开联席会议前,各方一方面设立民意收集箱,建立党小组长、楼组长例会制度以及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委员值班制度,收集和接待居民业主的来访,以会议或者公示形式向居民通报问题解决进程,与居民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与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等自治组织有效对接,实现小区公共事务早日在会上讨论,形成最终解决方案,列入小区实事工程,并由居民监督实施,这已经成为小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机制。
  
  在社区治理中,许多难题都存在某些共性,比如停车难。沪一居民区非机动车停放问题一直困扰着居委干部,小区建于上世纪50年代,房屋建成时最高为三层楼,车库大小也满足需要,后因浦东大开发,浦东十八间地区居民需要动迁,政府在沪一小区三层楼房上加至五层用于安置动迁居民。小区居民在增加,非机动车也越来越多,原先的设计跟不上居民住户的需要,楼道成了居民停放非机动车的首选,造成本就狭小的楼道出入更加不便,且这些老房子一旦失火,居民逃生困难,居民对此反映强烈,期盼早日解决楼道乱停车。
  
  在一次小区居民议事会上,部分居民创造性提出箱柜式非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把楼道里的自行车“请”出来,经过对居民的民主征询,同意率达100%,居委干部把议题上报街道,由街道项目办列入实事工程,予以立项并实施停车棚建造工程,箱柜式非机动车停车棚在小区50号、51号处的边角空地上先期试点建成,满足了附近楼道居民的停车需求,有效解决了居民楼道停车烦心事,让楼道不再成为小区文明建设的软肋。
  
  对车棚的管理实行民主管理,车棚管理规定由大家商议共同制定,具体管理由业委会承担。在车子入库前,居民先要签订承诺书,认可停放规定,按一户停放一辆车的原则发放钥匙,居民家中有不用的非机动车自己及时清理处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转让车位或堆放杂物。现在1号至5号箱柜式非机动车棚已全部放满,有效解决了停车难问题。居民的意见在结果中得以体现,也让居民看到了参与自治的成效。
  
  不少居委干部感慨,社区中的难题解决了,居民尝到了自我管理的甜头,以往有问题不愿意找居委直接到街道大吵大闹的现象没有了,大家更愿意通过自治的平台交流、反映诉求,自治意识和能力更强了。
  
  “喧哗”中探索自治新路
  
  这些年,上海的社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治理在面对诸多现实问题前急需要转型。事实上,沪东社区的自治探索也历经众声喧哗的讨论,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新路。
  
  一些党员对2012年下半年沪东社区自治的大讨论记忆犹新,座谈的话题主要围绕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下一步该如何走。当时,社区(街道)主要领导牵头召集了南中北片三场居民区书记座谈会,相关职能部门还专门组织了楼组党小组长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大大小小座谈会不下十场。经历了那几场大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新时期,应该将推动居民自治成为楼组党建的立足点。由此,沪东社区在推进居民自治上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当今社会,利益交织,矛盾凸显。越是矛盾复杂,越能看到群众的需求所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是要满足和顺应群众的新需求。推进基层群众自治、激发社区内在动力是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做事有人提、议事有人商、完事有人评,党组织在其中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沪东社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如是说。
  
  沪东社区(街道)组织人事科科长说,这两年,沪东社区居民自治在党组织领导下呈现出“居民-自治组织-政府”三者良性互动的特点,形成了居民参与、组织协商、政府支持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的自治路径。沪东的居民更是通过在自治中关心社区身边事,融入社区,激发了自身参与自治的主体意识。“这个过程中,居民之间交流了思想,在小区发展上达成了共识,更有助于社区的和谐。”
 
(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