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共和新路街道“银发盾牌”公益项目满岁

发布时间:2014-07-09
  闸北区共和新路街道的为老服务公益项目“银发盾牌”已经实施满一年,这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老年协会成员、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公益团队,一年来为老年人解决赡养、房产分割、财产继承、遗嘱书写等诸多法律难题,是社区老人维护自身权益的盾牌。
  
  专业人士带来底气
  
  共和新路街道老年人口占户籍比例达到28.5%,超过上海的平均值。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基层社区的为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去年,共和新路街道在定期举行法律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升级”服务,开发拥有8类服务的“银发盾牌”项目,并邀请市二中院法官、市检察院二分院检察官、闸北区法院法官、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专业大学生等担任团队的专业志愿者。
  
  “老人遇到的法律纠纷主要包括赡养、房产分割、财产继承、遗嘱书写等几类情形,涉及老人和后代的直接利益,只靠社区干部很难化解,必须通过法律渠道找出解决方案。”街道老年协会成员、“银发盾牌”项目志愿者黄月华说:“有专业法律人士在场,我们说话特别有底气。”
  
  光靠法律武器还不够
  
  85岁的宋阿姨几年前再婚,和老伴、老伴的儿子共同生活了十几年。老伴生病住进养老院后,他的子女隔三差五上门闹事,要把老人原来居住的房屋卖掉。
  
  没有子女可依靠的宋阿姨由“银发盾牌”的核心志愿者章成光引荐咨询法官,得知自己与老伴有结婚证书,房屋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可以一直住下去,但其子女不同意。章成光于是把宋阿姨纳入帮扶个案进行上门服务,找到阿姨老伴的子女讲道理,“宋阿姨服侍你们父亲这么多年,你们就是要分房子,也得等到她百年之后。”几番跟踪服务过后,老人的子女们终于不再坚持。
  
  “老人遇到的权益损害纠纷,解决起来需要法律武器,但光有法律武器也不够。很多时候,还要配以人情、伦理角度的劝解。”黄月华坦言,其实有些子女不是不懂法律,遇到这种情况,志愿者对他们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会保护老人的。”
  
  团队车轮越滚越大
  
  法律咨询流动驿站每周一次进社区,每次由1名专业法律人员“坐堂”,项目社工、社区志愿者、“草根”书记员则做支持服务。一年来,法律的车轮先后进了共和新路街道23个居委会,志愿服务团队的车轮也越滚越大。现在,已有50多名社区志愿者参与到“银发盾牌”项目中。
  
  洛川中路1100弄有位赵阿姨,因为老伴过世,自己没有子女,非常孤独,想找人商量后事。居委会老龄干部小何虽然有心帮忙,但却不知该怎么做,于是向“银发盾牌”项目求助。在法官、律师们的指导下,小何主动担任起赵阿姨项目的志愿者进行跟踪服务。
  
  “共和新路街道的每个居委会都有我们的社区志愿者,希望这个团队继续壮大。”黄月华认为“银发盾牌”不需要每个志愿者都具备专业法律背景,“很多基础的法律和调解知识完全可以边看边学。法律讲座听多了,很多社区志愿者、‘书记员’耳濡目染,也能做些简单的咨询。我就是其中之一,有时候咨询会现场人实在太多,我索性另设一摊,帮律师法官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