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院士图鉴|“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发布时间:2019-11-18

640.webp

640.webp (1)

1967年,安徽农民陆本海在肝上长了个拳头大小的血管瘤。由于当时医药水平的限制、血管瘤摘除的特殊性,八年间,陆本海辗转多家医院寻医无果,血管瘤也在这过程中越长越大,直到1975年,陆本海遇到了这么一位医生 。他不畏风险,协同15个科室40位医务人员,不眠不休操刀12小时后,将这一至今保持着最大血管瘤吉尼斯记录的18公斤巨型血管瘤成功从陆本海体内摘除。

他就是吴孟超院士。1922年出生于福建闽清县的吴孟超,家境贫寒,年幼时跟随母亲投奔在马来西亚打工的父亲。半夜割胶、天亮收胶、下午上学,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是吴孟超前17年的真实写照。直至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年仅17岁的吴孟超毅然从马来西亚归国,一路颠簸,从越南搭乘火车赶赴昆明,却因战争封锁,无法赶赴前线,只好暂留昆明继续求学,并在求学期间顺利考入同济医学院。正是同济医学院的学习经历,给吴孟超院士打开了医学的大门,拓宽了视野,发散了研究思路,为其后来工作中做出的杰出贡献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帮助。

五叶四段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医学界对肝脏的治疗还一片空白,曾有外国外医学代表团权威来上海考察后断言:“中国的肝脏外科,要想赶上世界水平,最少要二三十年时间。”而客观上,肝脏本身的复杂结构以及其血管的密集导致了肝脏手术的难度极大,如何克服手术中的大出血,成为了难倒中国医生的首要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首要前提就是摸清肝脏内的血管走向。

为了摸清肝脏血管的走向,1958年吴孟超院士牵头,与张晓华和胡宏楷俩人组成研究小组,在一间仓库改成的简陋实验室中,通过对动物肝脏标本制作的尝试,探寻肝脏内部的机构及血管走向。

当时国际上主流的肝脏内各种管道主体构型标本制作,需要将四种不同颜色的材料灌注入肝脏的四种管道系统内,并在凝结后,通过腐蚀剂将肝脏外组织腐蚀掉。但在研究小组的实际操作中,所挑选的灌注材料都会一同在硝酸盐腐蚀剂中溶解。直到一种被用于制造乒乓球的塑料——赛璐珞在数次试验后被选用,1959年,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终于在这个简陋的实验室中诞生了。

当时,国际医学界认为肝脏的结构是左右两叶,而吴孟超院士一边研读文献,一边研究肝脏标本中的血管走向和分布后,得到了更为细致的结构理解。“肺应该分为:左外、左内、右前、右后和尾状5个叶,其中左外叶和右后叶还应该各分为俩段。“五叶四段”才应该是肝脏的真正结构!”吴孟超院士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这么说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研究发现,彻底改变了世界对于肝脏的理解,为现代肝脏解剖学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被评为我国肝脏外科领域的首项重大成就。

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

肝脏血管密布,一旦在手术中稍有碰触,导致表皮破损就极易产生大出血。当时国际医学界为了减少病人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多采用“低温麻醉法”进行止血。通过低温麻醉法,降低患者的体温,使机体代谢率下降,耗氧量减少,从而允许在阻断心脏血流的若干时间内,切除肝部产生的病变。可这一手段有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在低温状态下,人体的生理变化很大,温度过高则无法达到施术要求,温度过低则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低温麻醉法”实施低温技术的手段也较为复杂,当时很多医疗技术较为落后的地区无法实现。

1960年,吴孟超院士在经验、文献的积累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止血方法,也就是著名的“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通过类似水龙头开关的原理,在手术中,通过在病人的血管上扎一根带子,在进行肝切除时扎紧带子,切完后再松开,起到止血的效果,相较“低温麻醉法”,“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出血量不到手术的三分之一,并且其本身具有易操作,效果佳,免去病患被冰水浸泡的痛苦等多项有优势。在15分钟内结束手术松开止血带,更是能为病人提高5个百分点的生存机会。

可以说“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的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彻底改变了世界肝脏切除手术的格局,革命性地提升了病患的存活率。

育人不倦

2005年,时年83岁的吴孟超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中国医药卫生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那时身边很多人劝诫吴孟超院士,放下手中的科研担子,让为科研投身了一辈子的身心好好放松,颐养天年。但吴孟超院士却说到:“一个人能力毕竟有限,只有带出更多人,才能为更多的人看病。”

随后,吴孟超院士就将国际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解放军总后勤部发放的共6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一分不留。500万用作培养科技人才,100万元用于奖励有重大贡献的医护人员。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吴孟超院士便提供机会,资助学生赴欧美学习深造,其中1987年,他将王红阳送到德国科学院学习,现在的王红阳已经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止如此,除了王红阳院士,吴孟超院士的学生杨甲梅、杨广顺、郭亚军、沈锋等,都已经成为了国内著名专家,及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如今全国肝胆外科的专家和医生中,更是八成以上都是吴孟超院士的学生。

40多年来,吴孟超院士先后培养了26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用一己之力为祖国肝胆外科撑起半边天!

注:

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