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陈吉宁赴这两家科研机构调研,与科学家们座谈交流

发布时间:2024-01-15

今天(1月11日)下午,市委书记陈吉宁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就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分别前往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李政道研究所开展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1

陈吉宁指出,新征程上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把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作为主攻方向,积极主动顺应科研范式变革,创新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加快集聚全球顶尖人才,高质量建好用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2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结合生物和化学两大领域的学科优势,建立起高效的交叉合作研究团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等领域持续攻坚,在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研中心。陈吉宁在中心察看了质谱实验室和电镜平台,了解相关仪器设备运用于精准测量解析及数据库开发建设情况,听取跨学科推动重大科学问题研究进展,与中心主任袁钧瑛、副主任周界文等研究团队专家座谈交流,就中心研究工作、科研组织创新、未来发展方向、平台建设需求及深化央地协作听取大家的想法建议,共同商讨下一步支持方向与合作领域。

抢抓新范式赋能、新赛道开辟机遇,依托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更好激活科技创新机制,着眼创新成果转化,坚定不移向全过程、全链条创新要新质生产力

3

陈吉宁说,生命健康是“四个面向”重点领域之一,生物医药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生物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爆点之一。要抢抓新范式赋能、新赛道开辟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探索新思路和新机制,加快形成重大原创性成果。要依托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更好激活科技创新机制,把科研人员更好引导到高价值、高风险研究上来,把政策机制调整到支持那些“十年干一件事”的人身上,建立健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着眼创新成果转化,坚定不移向全过程、全链条创新要新质生产力。相关部门要结合中心发展实际,深化工作对接,加大资源要素的保障,畅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渠道,提供高质量的成果转化载体、平台和政策,让科学家及研究团队心无旁骛探索科技前沿、攀登科技高峰。

4

李政道研究所作为基础研究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不断扩大面向深海、深空、深地的科研版图,发起“TRIDENT海铃计划”、“PandaX暗物质探测”及“JUST光谱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科学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正朝着到2035年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世界基础科学研究机构目标进发。陈吉宁在研究所暗物质大厅察看物质探测装置,听取深地实验室利用液氙探测器对暗物质探测研究进展,了解研究所在粒子物理领域的年度科研成果,同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副所长丁洪等研究团队专家、青年学者座谈,就国际化人才队伍引进建设、基础研究机制创新等与大家深入交流讨论,围绕下一步发展所需解决突破的裉节问题开展现场办公。

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创新自信,一往无前探索极限,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创新,深化拓展国际合作,创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加快打造高层次人才梯队,更好发挥溢出带动效应,助力提升城市科创氛围

5

陈吉宁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深化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的任务和要求更加紧迫。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创新自信,一往无前探索极限,努力为人类拓展知识新疆界作出新贡献。要积极探索创新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在治理架构、选题立项、评价考核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提升有组织科研的整体效能。要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创新,深化拓展国际合作,聚焦重点领域牵头带动国际创新协同。充分发挥高等级创新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外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选择上海,更加注重面向青年科学家的平台建设,创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加快打造高层次人才梯队,更好发挥溢出带动效应,助力提升城市科创氛围。上海将加快构建更加有力的科研支持体系,让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专心致志攻坚重大科研任务,形成更多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市领导李政、刘多,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参加相关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