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院士图鉴|“原尾虫分类革新者”尹文英

发布时间:2020-05-18

微信图片_20200518165649

年轻时的尹文英院士

1952年底,我国最主要的淡水鱼养殖区中一所名为“菱湖鱼病工作站”的鱼病防止站点正在筹建。那时为了加快整个站点的建设,提高站点的科研水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派出了5位年轻科研人员入驻帮助渔农防治鱼病。但谁又能想到:在这所鱼病工作站中竟然诞生了后来的“原尾虫分类革新者”、昆虫学家——尹文英院士。

父女两院士

作为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与组织者——尹赞勋院士的女儿,尹文英院士的童年生活可以说被科研氛围所包围。

微信图片_20200518165653

年轻时的尹赞勋院士

1931年尹赞勋院士赴职北京地质调查所,随之便把年仅9岁的尹文英院士与妻子一同带到北京。可由于在河北老家的尹文英只念过几年的私塾,传统教育与新式教育的内容上有所脱节,尹文英院士时长跟不上同学的课业进度。但要强的尹文英院士,并没有放弃听之任之,而是在晚上父亲空闲之时,挑灯在父亲的指导下补习着落下的内容。成倍时间的花费,让尹文英院士在三年间不仅追赶上了同学的学习进度,更是得通过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光女中。 

微信图片_20200518165657

尹赞勋院士、尹文英院士合照

但1934年到1943年却正值国家最为动荡的8年,为了安全,刚考上中学的尹文英院士不得不随着父母辗转多地。从北京的华光女子到南京的汇文女中,再到安庆,到南昌……8年间尹文英院士共辗转5所中学,一面自学一面跟随着学校的老师补充新知识,这8年间的学习,虽然延后了尹文英院士的学习进度,但却为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其后来考入了国立中央大学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中国原尾虫研究的开端

这场革新的开始,要从一只“小白点似的虫子”与尹文英院士的“偶遇”开始。

微信图片_20200518165701

正在帮助渔农在鱼塘里喷洒防治鱼病药液的尹文英院士

1963年菱湖鱼病工作站的工作初步落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消四定”养鱼防病措施在尹文英院士等5人的驻地实验中被归纳总结,开始成为我国当时池塘养鱼科学操作规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工作告一段落,尹文英院士等人也逐步被调回上海。

当年刚被调回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工作的尹文英院士,秉持着科学强国的理念,便马不停蹄的加入了浙江天目山的昆虫标本采集,在这一过程中尹文英院士遇到了“原尾虫”,并被这一种“小白点似的虫子”倾倒。通过实验室现存标本的对比,尹文英院士发现这种白色的小虫子是我国尚未发现的原尾虫,但由于属于首次发现,国内并没有现存的相关资料,仅能向国外同行进行文献求助,借阅文献来完成研究。这便是我国第一篇关于原尾虫的论文《中国原尾目昆虫的两新种》出现的背景。

此后的五十年间,意识到我国昆虫分类史上空白的尹文英院士便开始带领团队,一边以足迹丈量土地,一边搜集标本。在这期间尹文英院士团队,累计采集到原尾虫标本3万余件,共报道原尾虫190余种,其中新种168个,新属19个,并建立了4个新科,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原尾虫的物种数量,实现了我国原尾虫从0到1 的突破。

原尾虫分类革新

微信图片_20200518165704

红华蚖

20世纪90年代,尹文英院士在上海松江区的东佘山搜集标本时发现了一种红色的原尾虫——红华蚖。通过自己近年来的研究经验,尹文英院士推测这可能是原尾目中的一个新科)“华蚖科”,并且为此撰写了一篇名为《中国原尾虫的研究Ⅱ.有管亚目的一新科》的论文来阐述这一分类的原因。

微信图片_20200518165714

正在探讨的Tuxen教授与尹文英院士

该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吸引了全球昆虫学界的目光。如果华蚖科被确认为新科目,那么这是对当时全球公认的著名昆虫学家Tuxen教授所建立的经典分类系统的一场革新。为此Tuxen教授与尹文英院士曾多次会面,但却一直在华蚖是否能归属古蚖亚目的主张上僵持不下。 

如何才能破解这一认知上的障碍?尹文英从精子学着手,开始对原尾虫精子的结构进行超微结构上的观察,期望通过遗传学上的特征来解释自己的对于华蚖科的归类主张。购置仪器、摸索技术,尹文英院士团队先后对全球8科、16属20种原尾虫的精子进行超微结构上的对比研究。通过长达数年的分析对比,尹文英院士发现原尾虫各个科甚至属的精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一特点的表现不仅展现在其精子的外形上,更体现于其不同的结构上。

然而这一结果并不足以佐证华蚖的分类地位,为了提供更有利的分类依据,尹文英院士又开始对不同的原尾虫进行多学科对比。通过解剖、观察、对比不同原尾虫内部器官的亚显微结构,尹文英院士发现原尾虫原本的分类体系存在不小的问题,可能需要重新制定分类标准。 

直至1996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20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尹文英院士抛出了她最新产出的原尾纲3目10科的分类系统观点,在与现场多位昆虫学家的一同研讨后,完善细节。最终革新了当时全球的原尾虫分类依据,将当时发现的原尾虫重新划分。

在甄别原尾虫分类的同时,尹文英院士不忘科研联动的重要性。带头与联合国有关专家合作,一同展开“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动物的研究”项目,联动9家研究所,共计8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通过对我国不同地貌区域的生物进行调查、研究,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其在1982年在“亚热带森林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在森林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研究中采集标本30万号,标本涉及8个动物门、20个纲、71个目的600多种动物的储量,为我国土壤动物的研究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注:

1)尹文英,1922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北平乡,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1947年尹文英从中央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任中央研究院动物所助理员;1950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196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4年获得中国昆虫学会第一届终身成就奖 。

尹文英早年从事鱼类寄生虫和鱼病防治的研究。1960年后系统地进行原尾虫的分类、形态、生态、胚后发育、生物地理、比较精子学和亚显微结构等研究,并据此建立了原尾纲新的分类体系,1985年后在6个气候带完成土壤动物组成、变动规律及其在土壤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等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