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多:让上海科技名片更加闪亮

发布时间:2022-08-22

  1

  “从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到中国科学社落户上海,从青霉素量产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诞生,在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始终镌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里。”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在8月20日举行的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表示,市民科学素养对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要让上海的科技名片更加闪亮。

  上海一直以来重视科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刘多说,上海已建成上海科技馆等市级科普基地285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29家,平均每8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基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上海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4.3%,继续位列全国首位;上海科技节作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由政府主办的科技节,已逐渐成为全方位展示上海科技创新力量的重大城市品牌活动。

  当今,信息传播方式加速变革,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如何找准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专业化发展新路径,找准科普与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相互融合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新模式等问题,对科普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刘多指出,面对新挑战,一要搭建社会化平台。建设高水平科普场馆,强化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对科普场馆的功能提升作用,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在科普场馆展出。推动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增加科普功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或学科特色的科普设施载体。同时,根据区域经济产业、文化教育、自然环境资源等,推动“一区一特”建设,打造具有显著区域特色、题材特征的科普资源集群和供给平台。

  二要突出专业化支撑。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科学理念和传播技能的专业化科普工作队伍,将科普人才纳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培育计划,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科技传播方向学科建设,助力专业人才培育和理论研究。广泛动员科研院所、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投身科普事业,培育一批专业化科普服务机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品质化、定制化、个性化的科普需求。

  三要坚持国际化视野。坚持优质科普资源“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一方面,全力办好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等科普活动,积极引入国外顶尖科学家和科学传播机构,为上海市民带来形式多样的科普体验。另一方面,统筹国内资源,加大具有国际水平的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国际间科学传播工作的常态化交流,提升科普工作的国际化水平和全球影响力。

  刘多说,举办科技传播大会是上海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一体两翼”重要论述的有力举措,也是上海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更好展示城市科技创新实践,搭建科技传播交流新平台的积极探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