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年的发展,蔡司创造了从1寸到100寸的产品和技术,帮助人类实现‘看得远’‘看得见’‘看得清’。未来,我们希望能继续携手各行业优质的合作伙伴,借助专业影像技术,实现视野的可能,从而创造未来的可能。”蔡司光学中国区董事长、总裁彭伟在近日举办的“影像诠释生命之美”媒体沟通会上公开表示。
光学科技与医疗、显微成像、科研等行业息息相关,那百年“追光”的蔡司未来的想象空间又在哪里?
使用诺贝尔奖得主的“幕后推手”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两张相似的照片,大家能否看出哪张是宇宙深空,哪张是人体微观世界?”
“抬头仰望星空抑或低头探索美丽的微观世界都是对科学边界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挑战和提升生命长度的无限可能。”蔡司大中华区副总裁、研究显微镜解决方案中国区负责人张育薪表示,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物质,我们可以探索天上的璀璨繁星、宇宙的演化,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我们可以看到生物体的分子结构,解析生命的奥秘。
从全球第一台复合式显微镜到记录人类第一个月球脚印,从实施毫米级眼角膜手术的尖端眼科医疗设备到雕刻出世界上最密集集成电路芯片的超级光刻机,蔡司公司的镜片总是与科技前沿和高新技术紧密相连。
“我们的显微技术在历史上不断助力诺贝尔奖得主在医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进行科学探索与接力。时至今日,蔡司显微镜已经助力了35+诺奖得主深入微观世界。”张育薪表示,推动显微技术发展,与科学共成长,一直是我们的使命,如今这个故事仍在继续……
“我和我的团队长期关注显微技术应用领域的动态、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我们的洞察和蔡司的‘科创融合’这一新理念,促成前沿科技与中国本土创新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是要推动创新技术的产生,更要推动国产显微技术成果产业化,更早地惠及大众进行实际应用。”张育薪说道。
眼科医生的“第三只眼”
“对任何一个眼疾患者,眼睛生病就好比‘照相机’蒙了尘,我希望能用艺术家的眼光帮助眼疾患者修复视觉器官,恢复光明。”爱尔眼科陕西省区总院长郝燕生说道。在他看来,每个人的眼睛就像是构造复杂的生物照相机。呈现最初始最原生的影像,通过双眼,我们不断地探寻着世间的美好。
早期工作时,靠一台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郝燕生记录下6000余张珍贵的眼科照片,“这些罕见的案例最终成为珍贵的静态影像资料。”郝燕生回忆道。
郝燕生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眼科影像已经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从模糊到高清的转变,用影像科技的进步来帮助患者克服疾病的魔障。如今像ARTEVO 800眼科OCT导航显微镜这样的设备可以在3D屏幕上投射影像,更高的分辨率和景深、更少的光亮度,医生得到更好手术体验。
“蔡司显微镜团队一直以来追求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拥抱数字化变革,与本土科研力量去携手探索科学边界,提升生命的无限可能。”张育薪说道,我们也积极利用数字化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蔡司+MDS”数字病理成像系统,可以实现显微镜成像“可看、可扫、可传、可问”的效果,和基层病理医生、技师实现互通互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能有效让医疗资源惠及到三四线城市、触及地方基层医院,让优质的影像资源触达更多患者,教学科研以及基层人才培养也能得以提升。
当我们凝视照片时,到底在看什么?
移动影像时代,创作的权利被真正地赋予每一位普通人,手机也成为人们感官的延伸,通过镜头辅助人眼去捕捉、记录并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科技的进步让每个人都拥有了影像创作的权利,只要有一台手机,用户就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展现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影像的未来,不只由技术生产者决定,也由创作者决定。”vivo影像副总裁于猛表示,移动影像将不仅满足用户对美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满足用户对健康的需求,对生产力的需求。未来vivo将构建更完善的影像生态,丰富影像在生活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未来场景。“vivo对影像未来已有布局,比如通过AIGC,帮助普通大众用户创作更具创意和独特个性的高品质影像作品。”
“‘显微镜’功能将来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移动影像。”于猛进一步诠释了未来移动影像如何助力专业人士并帮助大众提升生活品质。他表示“过去看到纸张,将来可以通过手机看到纸张的纤维。这些可以帮助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索,同时辅助科研人员进行一些日常简单的观测。”
于猛表示,影像在未来还可以在医疗、健康等专业场景生活成为专业人群的数字化工具,它不仅可以协助用户更精确、便捷地管理影像信息,还能够结合专业影像场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比如通过AI远程诊疗,更进一步降低就医门槛。通过移动影像能力与场景的拓展,为多个领域带来积极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