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云凤:好运气总留给努力的女孩

发布时间:2023-12-27

从小,漆云凤的目光便着迷于追随光影的变化。她喜欢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气象万千的光影变幻,着迷彩虹飞架云端绚丽而神秘的景象。于她,光是调色大师,能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意境,伟大的艺术都需要它化腐朽为神奇,莫奈的画不就仰仗光与影调和成为传世名作吗?

带着少女对光罗曼蒂克的想象和一探究竟的好奇,漆云凤踏进了华中科技大学光学系的大门,也走进了光的世界。

一件事,如果做得不太坏,我就不想改变了

刚入光学之门,她的幻想就破灭了。

光是色彩斑斓的,但学术研究却只有一种色彩——令人枯燥郁闷的灰。光学系在华中大是A+学科,是让学生们一提起就头疼,最容易挂科的学科之一。一开始,她的信心备受打击,现在她还记得《光纤光学》这门课她没及格,所幸的是很多学生都没过,老师开了方根重新算分,才救她“上岸”。然而,她又非常看好这个领域。“光学是很古老的专业,2000年时的激光技术却是新兴研究方向,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测距传感、生物光谱技术等领域。当时隐约感觉到它会推动未来科技应用的发展,成为四两拨千斤的工具,运用在信息通信、工业加工、生物医疗、国防科技的方方面面。”漆云凤憧憬着这项新技术的未来,一遍遍看书钻研,随着学习自律性增强,认知不断加深,她终于从害怕变成了擅长。“做一件事如果做得不太坏,我就不想改变了。”

她在考研时决定报考上海光机所,不仅因为上海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更因为光机所是我国激光技术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她期盼在这里获得更专业的深造。她带着向往走进光机所,师从楼祺洪研究员。楼先生是我国激光物理和激光技术领域的专家,在国内最早开展高功率光纤激光方向的研究。漆云凤沉下心来跟着导师深耕,从硕士一路读到博士。她喜欢这里开放而宽松的学术氛围,常常能在和导师、师兄弟的切磋中迸发灵感的火花,发表了一篇又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她跟着导师学做学问,也学做人之道。“learn to be, learn to do, learn to work with others.学做人,学做事,学和他人合作。”导师每年总是从分享这句格言开启新生的第一课。导师不仅如此说,更身体力行,把这句话写进了她心里,最终成了她的座右铭。在科研上,从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归纳到物理机理探源,导师不遗巨细一一把关,将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手把手交给了她。她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得到了导师耐心细致地指点,从研究意义与内涵推敲、到论证逻辑的严密性,再到语言的表达张力与文法的斟酌,她的第一篇SCI论文更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了十几遍。学业之外,导师常常和学生谈心,分享人生的哲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我一直记得导师讲述的三尺巷故事,时时提醒自己遇事要豁达大度,宽以待人。”

毕业前夕,她积累了十来篇核心期刊的论文,获得了大恒光学奖学金特别奖。“这个奖是对我研究生求学阶段的总结性肯定。很多人对女性从事物理领域的科研抱有怀疑,但是我感受到挑战与自我提升的乐趣,更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平等与公正。因为它,我对科研产生很强的兴趣,甚至有了信念、信仰。”她带着小小的满足感决定留所继续科研之路。尽管工作中,困难和挑战层出不穷,但她总觉得充实而自信。

体会在路上,风景也在路上

她回忆初次参与型号任务的研制时,明明在所里的调试一切顺利,可到了用户那里,在最终的总装集成时,装备却突然出现致命故障。看着一年多的努力成了泡影,大家都觉得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个个垂头丧气。漆云凤也跟着情绪低落,心里暗暗着急:只有一周的修复期,完不成任务怎么办?这时,一位有经验的前辈为大家讲了曾经亲历的攻坚克难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她:办法总比困难多。重整旗鼓,她和伙伴们24小时三班倒,终于按时修复了装备,顺利完成任务。此后,每每遇到困难,她便用这句话在心底勉励自己。因工作需要她多次前往酒泉试验中心调试设备。由于装备的测试必须在特殊的气候环境下才能做,漆云凤和她的小伙伴们夏天迎着烈日炙烤的沙尘,冬天顶着零下20℃的刺骨寒风,在试验场耐心地等待,等老天爷安排的好天气来了才能工作,但正因此她看到了凌晨3点最清晰最美丽的银河。现在,提起酒泉那段难忘的经历,她的眼前总是浮现出那道震撼人心的银河。她喜欢这种沉浸在奋斗中忘我的状态,一路虽有波折有辛苦,但体会在路上,风景也在路上。

蓦然回首,当初那个曾因为课题上的难题解决不了而号啕大哭,担心研究生无法顺利毕业的女孩已经成为承担并完成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漆云凤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人是多一点点努力,顺着适合自己的路往前走,在机遇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成就这份幸运的有自己的努力,有她的良师,更有携手共进的小伙伴们。

兼容并包,才能管好团队理好家

现在,作为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实验室光纤激光技术课题组组长,漆云凤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系统性突破了高功率特种光纤激光光源的多项关键技术,开发出系列技术指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高功率光纤激光系统。她带领的这支成绩斐然的年轻团队由20多人组成,组员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漆云凤带领团队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她认为,“科研没有绝对的对错,得有摸着石子过河的试错精神,实践出真知。带领科研技术团队,最讲求实事求是。现在的年轻人有才能,也有个性。只有尊重他们的想法,发挥他们的特长,多鼓励他们表达,让他们感受到真诚、尊重、包容与认可,才会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深度思考与自我学习的潜力,从而提升团队的战斗力。”因此,虽然她是团队的核心,但常常会刻意“弱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工作中努力当好气氛调解师,给年轻人们创造尽可能和谐宽松的科研氛围。每次接到任务,漆云凤虽然在心中已经提前策划好完整的方案,但当和组员技术讨论出现想法不一致时,只要时间允许,便鼓励他们大胆尝试,通过实践让他们信服与成长。她长了一张圆圆脸庞,笑起来一双眼睛就成了两道弯弯的月亮,天生具备一种亲和力,她和组员们年龄、兴趣相近,因此很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用周密的调研作论证,用审慎的态度作决策,用尊重赢得组员信任,用强有力的统筹与执行推动项目,凭借这个秘诀,漆云凤打造了一支高效团队。

在工作中,漆云凤会为了鼓励组员尝试而淡化自己存在感,而在生活中,她则直言自己是家里最没有存在感的人。师娘曾对她说:做女人要温柔,在家里要会放手。她听进去了,深以为家人间虽亲密无间但更需要彼此尊重,少抱怨、少干涉,才能营造祥和温馨的家庭氛围,相处和谐。尤其在和孩子相处时,她更懂得在精神领域给彼此空间和独立。“培养孩子独立是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就像他两三岁学走平衡木一样,先是牵着他往前走,然后让他跟着你往前走,最后放手让他独自往前走。”孩子上幼儿园时,她曾坚持每天和孩子共读原版的绘本,培养他的英语阅读能力。上小学时,儿子被选入体校游泳队,每天两小时,一周六天都要训练,她支持孩子风雨无阻地参加,为的是培养他坚忍的意志。进了初中后,她在细节上放手,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她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允许他在做好功课后自由安排游戏时间,但也会约法三章,设定电子产品的权限使用时间,时时检查他的执行状态,给予奖惩。她把这称作“受控状态的尊重”。她既鼓励孩子探索和挑战难题,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分享她的学习经验,给予全力帮助。她说,孩子是需要帮助的,在他最弱的时候和他一起共渡难关,他的能力才会与日俱增。让她欣慰的是,孩子步入青春期后虽然有些冲动,但性格开朗乐观,做事有热情有定力,不畏困难。她和孩子之间既是母子,也是良师益友,友谊的小船一直没有翻。

用科研精神过好有滋有味小日子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漆云凤喜欢研究各类美食。她说,“偷得浮生半日闲,美食可以治愈一切!”她享受制作美食的快乐,更满足与家人分享的幸福。令她颇为得意的是,经她手做出来的美味堪比“馆子里的大厨制作”。这不仅得益于她悟性强,更因为她把科研精神运用在研究美食上。

漆云凤是湖北人,最喜欢吃鱼丸,可来到上海后,就吃不到地道的家乡鱼丸了。鱼丸看似寻常物,但鱼肉、葱姜水、盐、淀粉等食材配比和加入的时间、搅拌的手法却非常讲究。“温水下锅时便立刻浮上来的鱼丸才是家乡的好鱼丸,这样的鱼丸不但口味上佳,而且彩头好。”漆云凤虽然规规矩矩地按食谱操作,但总和家乡鱼丸还是差了一口气。她不服气,决心拿出科研精神挑战鱼丸工艺。她拿出自己调研的本事,特地查阅了文献资料,确定了鸡蛋清和鱼肉、淀粉的精确比例,又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鱼肉含水量和鱼丸口感之间的关联等关键问题,经过多次实验后,“漆式鱼丸”终于研制成功。家人每次看到她在厨房里捣鼓新品种,总乐意当她的“小白鼠”,而她也自信满满地说:“一般最多三次,工艺就稳定了,绝不让人失望。”

任务吃紧时,她会一头扎进工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工作闲暇时,她也不忘抬头畅想一下诗与远方。她看到过梅里雪山的日照金顶,也见识过南迦巴瓦的羞女峰真颜。旁人都羡慕她的好运气,却不知她去之前下足功夫做了细致的调查:虽然夏天是旅游旺季,但却恰好是雨季,往往云遮雾绕,看不到美景,而且还常常有泥石流的风险;冬季虽然是淡季,但是滇藏地区的旱季,降水少,却是欣赏雪山的最佳时期。

瞧,运气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用她的话说:专业的态度到了,成功自然水到渠成。工作如此,生活也如此。她在这份专业态度中倾注了对工作、生活的热忱和笃信:较真和细致的女孩运气总不会差。

漆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