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风口看上海新质生产力 | 一年融资6轮,具身智能独角兽瞄准量产销售

发布时间:2024-01-18

1

研发中的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A1”

“1岁”不到融资6轮的智元机器人,无疑是去年上海最受追捧的科技公司之一。在它背后,站着一位最火90后创始人——曾是华为“天才少年”、坐拥250多万粉丝的B站UP主“稚晖君”彭志辉。

除了“天才”的闪亮标签,智元身处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更是当前投资最热的赛道之一。最新一轮融资中,公司又引入了多位头部产业方投资人,不难看出,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已是“摩拳擦掌”。

2

具身智能“灵巧手”

“人形机器人真正的战场在应用。”智元机器人首席创新官、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研究员闫维新说,为了抢占市场,智元必须再快一点。今年,公司将推动以“洞庭”为代号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在智能制造、服务娱乐、特种替代等典型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并形成批量销售。

对风口预判快过“马斯克预言”

人形机器人由“身体”与“大脑”构成。在智元机器人,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派出首席科学家及工程师研发团队,与公司创始团队一起投入人形机器人的整体设计和技术攻关。具体来说,闫维新主要负责人形机器人的“身体”,公司首席架构师彭志辉则负责人形机器人的“大脑”。

早在2022年9月,闫维新就预判到人形机器人的风口正在形成,原因是具身智能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关键零部件已具备足够性价比。2022年底,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的横空出世,让人形机器人这把火烧得更旺了。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是连接大模型与物理世界的最好桥梁。

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去年5月,“钢铁侠”马斯克的一句话更加速了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他预言人类社会对于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将远超特斯拉汽车。于是,当许多人拿着真金白银想要寻找一家好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时,去年2月成立的智元机器人就“挤满”了投资人,一年6轮融资的“奇迹”也由此展开。

快,是智元机器人身上一张显著的标签。除了成立当年就晋级“独角兽”外,这家科技企业的创立过程也足可用“风驰电掣”来形容。彭志辉从小就有一个机器人梦:“如果程序员是‘数字世界的上帝’的话,那亲手给机器人以身形,再用AI赋予其灵魂,就是真极客的浪漫!”于是,2022年12月,“稚晖君”宣布离开华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当时我们觉得人形机器人肯定会有大发展,与志辉(彭志辉)一拍即合,智元就这样成立了。”闫维新说。

想要在人形机器人这条赛道上立足,快是必须的。成立仅半年,智元机器人就发布了首台人形机器人样机“远征A1”。其形态与人类相似,身高1.75米,重量55千克,最高步速可达7000米/小时,全身49个自由度,单臂最大负载5公斤,在双足行走、智能任务、人机互动等领域展现了业界领先的能力。

彭志辉表示,“远征A1”是智元的第一代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可在各种复杂场景下自主完成移动和操作任务。它融合了各种先进的本体控制、感知、认知和决策的智能技术,还基于大语言模型以及公司自研的视觉控制模型完成了一系列创新。

锁定应用场景,先比拼“身体”

“今年是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元年,各家都会把自己产品进行落地尝试。”闫维新说,从目前各大公司举动来看,不少已经锁定了应用场景。

“远征A1”的商业化之路将从工业智造领域起步,汽车装配将是首个落地场景,而比亚迪就是其股东之一。过去人们说到智能工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条条上下挥舞的机械臂,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工作场景则是主动找到需要装配的零部件并交给“下一棒”。这要求人形机器人既要“耳聪目明”,又要“四肢稳健”,要做到两者兼具并不容易。

闫维新说,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的一个关键指标是行走速度和步距,也就是它需要像人一样“快速迈大步”,决定其步态控制的是机器人构型和算法。智元的人形机器人采用了独创的下肢构型,这一构型让机器人拥有更大空间设计和算法执行能力。目前,“远征A1”的行走速度达到7000米/小时,在国产机器人中处于第一梯队。

“远征A1”得以顺利进入汽车柔性装配车间的另一关键核心部件是一双“灵巧手”。这款自研“灵巧手”拥有超过6个的主动自由度,且所有驱动都是内置的。为了适配精密制造,团队在它的指尖集成了触觉传感器,在它的手腕上集成了视觉传感器,可分辨操作物的位姿、形状、颜色、材质等信息。而且,它还可以基于多模态感知下的数据融合算法,做到近似触觉的受力效果。

布局快人一步,终极比拼“大脑”

智元机器人一方面在推动以“远征A1”为代表的产品快速落地、快速迭代,另一方面也在抓紧前沿布局,以保持下一代技术的先进性。公司的研究型项目以“山”为代号,目前已储备了昆仑和天山两代技术;落地项目则以“湖”为代号,如鄱阳湖、洞庭湖。

随着对硬件潜能的进一步挖掘,预计到今年底,业内在人形机器人本体创新上的比拼将会告一段落,其后将进入到对具身智能算法和工作执行能力,也就是“大脑”的比拼上。

从一开始,彭志辉就将任务泛化能力和任务执行成功率作为“远征A1”的核心指标,具体考验机器人“大脑”在面对从未涉及的任务时能否自行决策并生成解决方案。以取水为例,传统机器人需要提前告知水瓶的大小形状并设定取水路线,但人形机器人则只会被告知取水这一指令,具体如何取、到哪儿取都需由其自主决策。

“相当于让机器人闭着眼睛取水。”彭志辉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智元开发的机器人双手大面积覆盖了触觉传感器,并辅助不同角度的视觉来做这件事。

在闫维新看来,5到10年内,人形机器人就会像手机一样走进人们的生活。未来,会有一些公司出售基础款的人形机器人,再由其他公司提供各种功能App。比如,装上中餐App,机器人就能化身中餐大厨。

在具身智能这条赛道上,智元始终将“快人一步”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公司即将发布以“天山”为代号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样机。闫维新透露,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在构型、体力、脑力上,与此前已发布的都不一样,“唯一肯定的是,会很震撼”。